水稻病害

首页 > 知识 > 安全知识百科 > 自然灾害 > 内容
水稻病害

一、水稻病害的种类(以病原划分)

1、真菌病害:稻瘟病、纹枯病、胡麻斑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恶苗病等

2、细菌病害: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等

3、病毒病害:水稻普通矮缩病(RDV)、黄矮病(RTYV)、条纹叶枯病(RSV)等

4、线虫病害:如干尖线虫病等。

5、种传病害: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目前有回升趋势

二、我国水稻病害的发生特点及病害种类的演变

三大病害是我国农业生产上的重要问题(稻瘟病、白叶枯和纹枯病),并从沿海向内地扩展,从南向北扩展。

随着杂交稻推广、耕作制度的改变、抛秧种植法等因素,稻曲病、稻粒黑粉病、细菌性条斑病、鞘褐腐病等已上升为防治对象。

一、水稻稻瘟病

稻瘟病发生在水稻的部位及其症状: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从秧苗到抽穗结实都会受害。因病菌侵害水稻的部位和生育期不同,症状表现有如下几种:(1)苗瘟:用带病种子播种,种子发芽不久就会发病,病菌侵染幼苗基部,出现灰黑色水渍状病斑,使幼苗卷缩枯死,严重时成团枯死,状如火烧。(2)叶瘟:在本田稻株叶片上,主要有两种类型的病斑。急性型病斑:病斑暗绿色圆形或椭圆形,或呈不规则的暗绿色水渍状,病斑上密生灰绿色霉层,这常是叶瘟流行的先兆。慢性型病斑: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红褐色,外有黄色晕圈,棱形或长棱形,病斑两端有一条褐色纵线,称为坏死线。天气潮湿时,病斑也可以产生青灰色的霉层。(3)节瘟:病斑初期在节上产生针头大的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围绕全节变黑、干枯、下陷,最后全节腐烂,折断倒伏。(4)穗颈瘟:发生在穗颈节上,病斑灰黑色或淡褐色。发病早而严重的全穗变白,极象螟虫为害的白穗,发病迟的可使谷粒不饱满,影响产量。此外,在枝梗上和谷粒上也会发生枝梗瘟和谷粒瘟。

一、稻瘟病的防治:稻瘟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在防治上主要的抓好叶稻瘟和穗稻瘟的防治。

1、叶稻瘟的防治:当田间出现病斑时,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30%洁苗乳油15毫升,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50%硫磺唑200-250毫升/亩,连防二次,隔5-7天一次。

2、穗稻瘟的防治:防治稻瘟病的最佳时期是破口期,药剂选用:(1)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亩用30克;(2)40%富士一号乳油亩用150毫升;(3)21、2%加收热必亩用100克。三种药剂任选一种,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连防三次,隔5-7天一次。

二、白叶枯、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当田间出现病斑时,立即施药防治,药剂选用:(1)25%川化018可湿性粉剂亩用100克,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2)农用链霉素亩用2包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

一、霜霉病。

防治:选栽抗病品种,进行种子消毒,与非十字花科作物隔年轮作或水旱轮作;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施足基肥,实行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过施氮肥;深坑高畦种植,雨后及时排水;采收后做好田园清洁工作。发病初期用90%乙磷铝800倍液 高锰酸钾10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粉600-800倍液,或58%瑞毒霉锰锌可湿粉600倍液,或65.5%普力克水剂600倍液,或40%氧氯化铜悬浮剂600倍液,交替喷施2-3次,隔7-10天喷1次。

二、软腐病。

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减少虫伤;实行轮作;深耕晒田,深沟高畦种植,避免偏施氮肥;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带出菜田,再用生石灰对病穴消毒;采用小水勤灌,切忌大水浸灌。发病初期用70%敌克松80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4000-5000倍液,抗菌剂“401”500-600倍液,50%代森铵600-800倍液,喷施与淋施相结合,连续施药3-4次,并注意药剂交替使用。

一、水稻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为鞭毛菌亚门的腐霉菌。病菌在土壤中越冬,水稻播种后,病菌开始侵害秧苗,秧苗在缺水的条件下发病最为严重,该病多发生在水稻旱育秧田,是水稻旱育秧田常发性主要病害。

水稻旱育秧二叶期以后,秧苗叶尖枯黄萎缩,根毛稀少,初期在苗床上成簇成片发生。在秧苗4叶期后发病症状为突发性青枯,成簇成片的秧苗叶片纵卷萎蔫,继而枯死。低温、阴雨、光照不足是诱发立枯病的重要条件,其中以低温影响最大。在低温条件下幼苗抗病能力降低,有利于病害发生。气温过低,对病原菌发育和侵染影响小,但对幼苗生长不利,根系发育不良,吸收营养能力下降,更有助于病害发生。如天气持续低温或阴雨后暴晴,土壤水分不足,幼苗生理失调,病害发生加重。

1、立枯病(黄枯病)

与播种量有密切关系,如果每平米超过300克易得立枯病,早晨未出太阳时检查苗床,如发现秧苗有一块块虽然没有黄,但没有水珠时说明已得立枯病,及时打药就能挽救。如等到苗黄后打药就只能控制。是否是立枯病看以下几点:首先看稻苗主叶尖上有没有水珠或黄不黄,其次把病苗连根拔后根和茎的连接处掰开,看茎的中心,变黑就是立枯病。立枯病往往心叶死得比下部早。

2、青枯病

也是立枯病的一种。但主要是苗床管理不当引起的。苗期通风少,床温高,浇水多,引起秧苗徒长,结果地上部分长的过大,地下部的根系供水能力小于地上部茎叶的蒸发,严重时就得青枯病。防治:多通风,早通风,控制温度和湿度。千万不能大通风或中午时接膜浇水,应当早晨出太阳前或晚上太阳落下后小通风,以后慢慢再大通风,促进秧苗根系生长,让水稻适应环境。青枯立枯混发时,按青枯的方法管理,按立枯病方法打药。

有效地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所致病害,尤其是对水稻的担子菌纲和子囊菌纲引起的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黑星病、褐斑病、炭疽病等有优异的保护和铲除作用。对水稻纹枯病有良好防效。

适宜作物与安全性果树如苹果、葡萄、香蕉,蔬菜(瓜果、辣椒等),花生,咖啡,禾谷类作物和观赏植物等。在推荐剂量下使用,对环境、作物安全,但有时对某些苹果品种有药害。

使用方法:茎叶喷雾,使用剂量通常为15~250g(a.i.)/hm2。以10~20mg/L喷雾,能有效地防治苹果白粉病,苹果黑星病,葡萄白粉病;以20~50mg(a.i.)/L喷雾,可有效防治咖啡锈病或以30g(a.i.)/hm2防治咖啡锈病,效果优于三唑酮[250g(a.i.)/hm2];以20-50g(a.i.)/hm2可防治花生褐斑病;以15~20mg(a.i.)/L可防治葡萄白粉病和黑腐病。

戊唑醇属三唑类杀菌剂,是甾醇脱甲基抑制剂,是用于重要经济作物的种子处理或叶面喷洒的高效杀菌剂,可有效地防治水稻作物的多种锈病、白粉病、网斑病、根腐病、赤霉病,黑穗病及种传轮斑病等。

戊唑醇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农药,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三大功能,杀菌谱广、持效期长。青岛浩瀚高科专家组与新西兰技术专家研究发现:与所有的三唑类杀菌剂一样,戊唑醇能够抑制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

戊唑醇在全世界范围内用作种子处理剂和叶面喷雾,杀菌谱广,不仅活性高,而且持效期长。戊唑醇主要用于防治小麦、水稻、花生、蔬菜、香蕉、苹果、梨以及玉米高粱等作物上的多种真菌病害,其在全球50多个国家的60多种作物上取得登记并广泛应用。该品用于防治油菜菌核病,不仅防效好,而且具有抗倒伏,增产作用明显等特点对病菌的作用机制为抑制其细胞膜上麦角甾醇的去甲基化,使得病菌无法形成细胞膜,从而杀死病菌。有关戊唑醇的合成研究很多,其中多以对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过醛酮缩合、催化加氢、环氧化反应、加成反应等步骤制备戊唑醇。

发表我的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聚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