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靶斑病害

首页 > 知识 > 安全知识百科 > 自然灾害 > 内容
黄瓜靶斑病害

黄瓜靶斑病又称“黄点子病”,是一种真菌病害,病原为山扁豆生棒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以分生孢子丛或菌丝体遗留在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菌丝或孢子在病残体上可存活6个月,病菌借气流或雨水飞溅传播。温暖、高湿有利于发病,发病适温在20℃~30℃之间,相对湿度90%以上发病重。

黄瓜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蔓延至叶柄、茎蔓。叶片正、背面均可受害,叶片发病,起初为黄色水浸状斑点,后随着病斑的不断扩大,叶片正面病斑略凹陷,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外围黄褐色,中部淡黄色,患病组织与健康组织界限明显。发病中期病斑极易穿孔,叶片正面病斑粗糙不平,病斑整体变为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且病斑中央常有一明显的眼状靶心。湿度大时病斑上常伴有环状灰黑色霉状物(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叶片干枯死亡,造成提早拉秧。

黄瓜靶斑病怎么药剂防治?

可用0.5%氨基寡糖素400~600倍液或s一诱抗素喷雾预防。发病后用25%阿米西达悬浮剂l500倍液,或40%施佳乐悬浮剂5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l5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40%腈菌唑乳油3000倍液等,每隔7~l0天喷l次,连喷2~3次。发病严重的,加喷铜制剂,可喷施30%硝基腐殖酸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叶面喷雾,轮换交替用药。在药液中加入适量的叶面肥效果更好。喷药重点是喷酒中、下部叶片。

黄瓜靶斑病怎么防治?

及时清除病蔓、病叶、病株,并带到田外烧毁,减少初浸染源。科学浇水,小水勤灌,避免大水漫灌,注意通风排湿,增加光照,创造有利于黄瓜生长发育,不利于病菌萌发侵入的温度、湿度条件。

黄瓜靶斑病

黄瓜靶斑病是由黄瓜靶斑病菌——半知菌的棒孢菌引起的病害,温暖、高湿有利于发病。近年来在温室、露地都有发生,且不断加重,成为黄瓜主要病害之一。其症状与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极易混淆,生产上误按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用药,防治效果较差,危害损失较重。

黄瓜靶斑病又称“黄点子病”,起初为黄色水浸状斑点,直径约1毫米左右。发病中期病斑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易穿孔,叶正面病斑粗糙不平,病斑整体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后期病斑直径可达10~15毫米,病斑中央有一明显的眼状靶心,湿度大时病斑上可生有稀疏灰黑色霉状物,呈环状。

黄瓜霜霉病

俗称“跑马干”、“干叶子”,苗期成株都可受害,主要为害叶片和茎,卷须及花梗受害较少。

黄瓜靶斑病害原因:

黄瓜靶斑病是由黄瓜靶斑病菌——半知菌的棒孢菌引起的病害,温暖、高湿有利于发病。

病菌借气流或雨水飞溅传播。病菌侵入后潜育期一般6~7天,高湿或通风透气不良等条件下易发病,25~27℃,饱和湿度,昼夜温差大等条件下发病重。

预防措施:

1.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3年以上轮作,彻底清除前茬作物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源,同时喷施消毒药剂加新高脂膜进行消毒处理;选用抗病品种,播种药剂拌种。

2.摘除中下部病斑较多的病叶,减少病原菌数量。

3.实施高垄覆膜栽培,膜下暗灌,降低田间湿度。

4.加强管理,适时中耕除草,浇水追肥,同时放风排湿,改善通风透气性能。

发表我的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聚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