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钠

首页 > 知识 > 安全知识百科 > 劳动安全 > 内容
次氯酸钠

(1)次氯酸钠消毒杀菌原理

首先,次氯酸钠消毒杀菌最主要的作用方式是通过它的水解作用形成次氯酸,次氯酸再进一步分解形成新生态氧[O],新生态氧的极强氧化性使菌体和病毒的蛋白质变性,从而使病原微生物致死。根据化学测定,次氯酸钠的水解会受pH值的影响,当pH超过9.5时就会不利于次氯酸的生成,而对于ppm级浓度的次氯酸钠在水里几乎是完全水解成次氯酸,其效率高于99.99%。其过程可用化学方程式简单表示如下:

NaClO + H2O = HClO + NaOH

HClO → HCl + [O]

其次,次氯酸在杀菌、杀病毒过程中,不仅可作用于细胞壁、病毒外壳,而且因次氯酸分子小,不带电荷,还可渗透入菌(病毒)体内与菌(病毒)体蛋白、核酸和酶等发生氧化反应或破坏其磷酸脱氢酶,使糖代谢失调而致细胞死亡,从而杀死病原微生物。

次氯酸钠溶液是次氯酸钠的溶解液,微黄色溶液,有似氯气的气味,有非常刺鼻的气味,极不稳定,是化工业中经常使用的化学用品。次氯酸钠溶液适用于消毒、杀菌及水处理,也有仅适用于一般工业用的产品。

作用与用途

主要用于纸浆、纺织品(如布匹、毛巾、汗衫等)、化学纤维和淀粉的漂白。制皂工业用作油脂的漂白剂。化学工业用于生产水合肼、单氯胺、双氯胺。也用于制造钴、镍的氯化剂。水处理中用作净水剂、杀菌剂、消毒剂。染料工业用于制造硫化宝蓝。有机工业用于制造氯化苦,电石水合制乙炔的清净剂。农业和畜牧业用作蔬菜、水果、饲养场和畜舍等的消毒剂和去臭剂。食品级产品用于饮料水、水果和蔬菜的消毒,食品制造设备、器具的杀菌消毒。

危险性概述

次氯酸钠溶液浓度的测定一般采用碘量法,其原理是因为次氯酸钠在酸性溶液中与碘化钾反应释放出一定量的碘,再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

其化学式的原理为:

2KI+2CH3COOH→2CH3COOK+2Hl,2HI+NaClO→I2+NaCl+H2O,I2+2NaS2O3→2NaI+Na2S4O6

具体操作步骤为:用0.1取水样100mL(或取适量试样稀释至100mL)于250mL碘量瓶内,加入过量的碘化钾及50mL水,加入5mL乙酸盐缓冲溶液,密塞混匀,置暗处静置5min,用待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到溶液呈淡黄色时,加入1mL淀粉指示液,继续滴定蓝色刚好消失,记录标准溶液用量。

计算公式为:,其中C表示次次氯酸钠溶液浓度mg/L;C0表示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V1表示滴定试样时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用量ml;V表示水样的体积ml;37.221是1/2NaClO的摩尔质量g/mol。

次氯酸钠发生器是水处理消毒杀菌设备的一种,该设备以食盐水作为原材料,通过电解反应产生次氯酸钠溶液。

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特点

(一)次氯酸钠发生器为组合形式,盐的溶解,稀盐水的调配,投加计量及次氯酸钠循环发生在一只槽体内进行,投资少、占地省、设置灵活。

(二)发生器为管状、内冷、单极、串开相接的组合形式,发生器阳极以钛为基体,涂二氧化钌,电位低、寿命长。在正常操作情况下.每支每次连续发生200—300小时。次氯酸钠发生过程为隔膜式自然循环形式,因此,盐利用率高,电解过程电流效率高,次氯酸钠产率大,能耗小,运行费用低。

次氯酸钠发生器工作原理

1. 次氯酸钠发生器为组合形式,通过稀盐水计量投加入电解槽,通过硅整流器接通阴阳极直流电源电解生成次氯酸钠。

次氯酸钠是一种无机含氯消毒剂。次氯酸钠在消毒方面的应用已有100多年历史,目前在医疗、卫生防疫、工农业等各行业的消毒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为了解决不稳定性和储存运输问题,消毒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已有大量的新的复配产品问世。这些配方克服了次氯酸钠的某些缺点,增强了实用性。在生产上研究出了多种类型的次氯酸钠发生器,可以就地生产就地使用。

作用与用途

本品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对组织有较大的刺激性,故不用做创伤消毒剂。

常用于畜禽用具、畜禽舍及环次氯酸钠溶液0. 01010—o.02%水溶液用于畜禽用具、器械的浸泡消毒,消毒时间为5—10分钟;0. 03%水溶液每立方米空间30-50毫升,用于禽舍内鸡的气雾消毒;l%水溶液每立方米空间200毫升,用于畜禽舍及周围环境喷洒消毒。

发表我的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聚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