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除杂草
冬季和早春结合积肥治螟,挖光草子留种田的稻根,捡净春花田的外露稻根,特别注意清除河边、塘边、田边、沟边的杂草,并烧制成焦泥灰。做到治虫积肥一举两得。
2.利用水稻抗性选用抗病虫高产良种,结合合理施肥,防止水稻前期猛发嫩绿,后期恋青迟熟,使水稻生长正常,适期成熟,对减轻为害有一定作用。据徐州地区农科所试验,不同品种具有对虫体成活率差异较大的抗生性。同时,不同品种还具有对产卵的抗选性。
3.抓紧夏收,减少第三代虫源
温州地区农科所调查,早稻开始收刈时,第三代成虫羽化还属少数,随着夏收时间的推迟,从早稻田羽化的蛾子逐日增加。如1968年7月27日早稻旺收期调查,蛾子羽化率为16%,尚未羽化的蛹在收刈、脱粒、稻草搬运和稻田翻耕过程中死亡,到8月5日调查还未收刈的迟熟早稻,羽化率上升到60.9%。由此可见,抓紧夏收,并及时翻耕或把稻根踏入泥中,将它消灭在羽化之前,对减少第三代虫源,减轻晚稻受害有一定作用。
各地各代稻纵卷叶螟主要为害对象田,决定于蛾子盛发期水稻所处生育阶段和嫩绿程度。稻纵卷叶螟一生食叶量,一般每条虫为害5~6片,多达8~9片,总食叶量13~17平方厘米。代别之间有一定差异,据测定;以二、三代较四代为害量为大,第二代平均每条幼虫总食叶面积达17.25~17.50平方厘米,第四代平均为13.14平方厘米。水稻随虫量增加,稻叶刮白面积扩大。
以幼虫吐丝纵卷叶片结成虫苞,幼虫躲在苞内取食上表皮及叶肉组织,留下表皮,造成白叶。受害重的稻田一片枯白,千粒重降低,瘪谷率增加,会造成严重减产。
据调查统计,少数不用药或用药不及时水稻田块严重的白叶率达75%以上,产量损失20-30%;选用合适药剂并及时防治的水稻田块,白叶率控制在2-5%左右。
成虫体长7~9毫米,翅展12~18毫米。体、翅黄褐色,停息时两翅斜展在背部两侧。复眼黑色,触角丝状,黄白色。前翅近三角形,前缘暗褐色,翅面上有内、中、外三条暗褐色横线,内、外横线从翅的前缘延至后缘,中横线短而略粗,外缘有一条暗褐色宽带,外缘线黑褐色。后翅有内、外横线二条,内横线短,不达后缘,外横线及外缘宽带与前翅相同,直达后缘。腹部各节后缘有暗褐色及白色横线各一条,腹部末节有二个并列的白色直条斑。雄蛾前翅前缘中部稍内方,有一中间凹陷周围黑色毛簇的闪光“眼点·,中横线与鼻眼点,相连;前足跗节膨大,上有褐色丛毛,停息时尾节常向上翘起。雌蛾前翅前缘中间,即中横线处无。眼点",前足咐节上无丛毛,停息时,尾部较平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