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青虫

首页 > 知识 > 安全知识百科 > 自然灾害 > 内容
烟青虫

1.出土为害时间:烟青虫会以蛹的形式在土壤中越冬,在6月中上旬第一代幼虫出土,如防治不力,7月中旬至8月下旬就会发展至第二、三代幼虫;9月-10月第四、五代幼虫开始形成。一代烟青虫生长为成虫后,会将虫卵产于植株上中部叶片背面的叶脉处,后期则产在萼片和果实上。因此防治越晚,对果实的为害也越大。

2.趋黑光特性:烟青虫成虫具有趋向于黑光的特性,类似于飞蛾扑火,它们“扑”的是黑光。因此我们可以在成虫盛发期,于田间安装一些黑光灯,将成虫诱集后再用药杀灭。

3.趋烟草特性:越冬后的一代烟青虫成虫对烟草有较强的趋向性,会大量向烟草所在地聚集。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种植或防治烟草来诱集越冬一代成虫在烟草处产卵,然后集中消灭。

1、冬耕灭蛹,冬耕可通过机械杀伤、暴露失水、恶化越冬环境、增加天敌取食机会等,收到灭蛹效果。及早选好栽烟田块,在移栽前翻耕暴晒,以晒死越冬虫体。捕杀幼虫,烟苗移栽后,于清晨5~9时,到烟地巡查,当发现在烟株顶部嫩叶上有新虫孔或叶腋内有鲜虫粪时,找出幼虫杀死。及时打顶抹杈,控制腋芽,减少成虫产卵。

2、诱捕成虫,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和趋化性,在成虫盛发期可采用杨树枝把、黑光灯、高压汞灯或性诱剂进行大面积统一诱杀。

3、杨树枝把的设置方法:取10~15枝两年生半枯菱杨树枝(长约60~70cm)捆成一束,竖立在田间地头,高出烟株15~30cm,设7~10把亩,每天日出前用网袋套住枝把捕捉成虫。杨树枝把每周需换1次,以保持较强的诱虫效果。

烟青虫外貌特征:只有了解了烟青虫的外观,我们才能尽早地发现它们的存在,尽早展开防治工作。对辣椒造成伤害最大的是烟青虫的幼虫,为细长的“毛毛虫”状,老熟幼虫一般体长半厘米左右,体色变化很大,有绿色、淡绿色、黄白色、淡红色、黑紫色等;而成虫则是“蛾”状,大体为黄褐色,翅膀上分布有一些黑色线条。具体可参考配图。

烟青虫为害特征:烟青虫为害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辣椒果实表面的明显虫洞了。为害果实时,烟青虫幼虫虫体全身蛀入果实内,啃食并排泄粪便,在受害果实外部可见明显蛀孔,内部果肉和胎座被取食干净,仅残留一层果皮。除了使果实不能食用之外,最终还会引起果实腐烂而大量落果。

烟青虫主要为害辣椒和烟草,喜食辣椒果实,也为害花、蕾、芽、叶和嫩茎。初孵幼虫能日夜活动危害,3龄后食量增大,能转株、转果为害。为害辣椒时,烟青虫全身蛀入果内,果实外可见孔沿,整个幼虫钻蛀果实内,啃食并排泄大量粪便,果表仅留1个蛀孔,果肉和胎座被取食,残留果皮,果内积满虫粪和蜕皮,使果实不能食用。

棉铃虫,鳞翅目,夜蛾科,广泛分布在中国及世界各地,中国棉区和蔬菜种植区均有发生。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受害较重。近年来,新疆棉区也时有发生。寄主植物有30多科200余种。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重要钻蛀性害虫,主要蛀食蕾、花、铃,也取食嫩叶,

烟青虫俗名青虫,又名烟草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在东北、华北地区每年发生2代;在河南、山东、皖北等地一年发生3--4代;在西北地区一年发生4--5代,在华中地区一年发生5代;在西南地区每年发生5--6代。在黄淮烟区,蛹在7~13厘米深的土壤中越冬,越冬代成虫5月下旬~6月上旬出现,并为产卵盛期;2~4代产卵盛期分别在6月上中旬~7月上、中旬,7月上旬~8月上、中旬,8月上旬~9月上旬。第一代至第三代主要危害春、夏烟;第四代则危害夏烟花朵、果实,其中以第二、第三代危害烟草最重。

1、卵孵高峰期至低龄幼虫始盛期,幼虫尚未蛀入果内前用药,药剂可选用1%威克达乳油3000~4000倍,或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或5.7%天王百树乳油1500倍液,或Bt乳剂250倍液等,喷雾防治。

2、在3龄前进行防治,用苯甲酰脲类有利于保护天敌。20%除虫脲(灭幼脲一号)悬浮剂每亩10ml;25%灭幼脲(灭幼脲三号)每亩25-30克,常量喷雾加水75公斤,弥雾机加水12.5公斤。也可用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1000-1500倍;80%敌敌畏乳油2000-3000倍;50%马拉硫磷或48%毒死蜱乳油或20%灭多威1000-1500倍;2.5%溴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10%溴虫腈(除尽)乳油1000-1500倍;15%茚虫威悬浮剂3500倍液;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剂2500倍液;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0倍液等。

发表我的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聚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