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新冠后遗症

首页 > 知识 > 安全知识百科 > 医疗卫生 > 内容
老人新冠后遗症

该研究发现,即使染疫后症状轻微,轻症患者大脑中控制注意力和组织力的运行功能恶化,相当于大脑萎缩了0.2-2%。研究人员在报告中表示:强而有力的证据表明,新冠病例有大脑相关的异常情况。科学家指出,这种影响是否可逆转,或者会长期存在,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

其他研究曾发现,一些染疫患者出现所谓的脑雾现象,意味着在大脑专注力、记忆力和思考理解力方面受损。

研究显示,23.19%的新冠患者在确诊一个月后,存在长期症状。在病情更严重的患者中,长期症状发生比例更高:在有症状但未住院的患者,1/3受到长期症状的困扰;而将近一半的住院患者出现长期症状;在无症状患者中,也有近1/5者在确诊一个月后出现症状。这部分患者有很多人在最初,甚至不知道自己感染新冠病毒。

1、 失眠,2~3天就会好转,如果超过10天,就需要就医。

2、 咳嗽,一般会是在2周内减轻,部分人可能会持续4周。

3、 味觉嗅觉受损,一般在1个月内恢复,建议保持口腔干净卫生,每天刷2次牙。

4、 脱发,两三个月症状就会消失,45天~60天会出现脱发高分期,等毛囊自我修复后症状会消失。

5、 虚弱乏力,多在2周内缓解,症状较轻者可以辅助食物治疗,如果出现呼吸困难的,需要及时前往医院。

6、 反应迟钝,多数在10天~15天以后恢复正常状态,南京医院主任医师表示,感染新冠病毒后,头昏、注意力不集中,这是正常现象。

7、 头痛,2周内缓解。轻症的话配合医生吃些连花清瘟、金花清感等药物治疗,一般1~7天内,头痛就能得到控制,比较严重的话需要7~14天,就会逐渐消失。

1、 及时补水谨防脱水。有的老年人由于怕起夜,所以日常下午或晚上喝水少,如果合并发烧容易脱水。老年人如有发热症状,要抓住主要矛盾,一定要积极补水避免脱水。

2、 积极干预发热。老年人基础体温常常偏低,千万不要以38.5℃作为是否吃退烧药的标准,体温比基础值升高1℃就要积极干预。

3、 通风别忘保持空气湿度。老年人家中开窗通风很重要,但一定要同时使用加湿器保持房间湿度,干燥会加重呼吸道黏膜的损伤。

4、 适当补盐避免低钠血症。由于科普宣传盐对血压的危害,很多老年人日常都严格控制盐的摄入。但如果是发烧情况下,大量喝水同时也要适当补盐,避免低钠血症(水中毒)。

5、 尽早服用抗生素。如果发烧超过两天或痰颜色有改变,应及早服用抗生素,防治细菌性肺炎。

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10月公布的临床病例定义,新冠后遗症通常发生在感染新冠发病后的3个月内,可以是急性感染康复后出现某些新症状,或者原先急性感染期某些症状持续存在,症状至少持续2个月。这些症状可以反复发生,并且无法由其他诊断来解释。

新冠后遗症常见于重症病例,但也可以发生在轻症病例。一般来说,接种过疫苗的人,感染新冠后患后遗症的风险要远远低于那些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

预防新冠后遗症最好的方法就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因此,我国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仅是控制规模化疫情的重要策略手段,也是我们预防新冠的重要方法。

根据全球研究结果,新冠后遗症覆盖范围较广的健康问题,包括:乏力或疲倦、思维障碍或不能集中精力、呼吸急促或困难、头痛、头晕、心跳加速、胸口疼痛、咳嗽、关节或肌肉疼痛、抑郁或焦虑、发热、嗅觉或味觉丧失等。这些症状可以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1、 减少外出。在疫情流行期间,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人群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确需前往应全程佩戴口罩。避免直接接触外部环境,勤洗手,注意手部卫生。

2、 接种疫苗。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具有较严重基础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等重症高风险人群,符合接种条件的话要积极接种新冠疫苗,未接种加强针的要接种加强针。

3、 合理膳食。老年人往往抵抗力差,是新冠、风寒流感等疾病的重点保护人群,要特别注意预防,合理膳食,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是预防感染、促进康复的重要方面。老年人应坚持以下饮食原则:食物品种丰富,每日饮食要尽量涵盖谷薯类、果蔬类、肉蛋类、奶类、豆类,满足身体多种营养素的需要;餐餐有蔬菜、天天有水果。

发表我的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聚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