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

首页 > 知识 > 安全知识百科 > 校园安全 > 内容
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潜伏期大概在10天左右。虽然人是病毒唯一宿主,但伤寒杆菌离开人体后在外界的生活力仍较强,在水中可存活2周左右,在牛奶中还可繁殖,在粪便中能存活1个月左右。伤寒杆菌爱低温环境,怕光、热、干燥、消毒剂,以下是学生伤寒的症状。

1.发病初期。伤寒发病缓慢,多以发热起病,伴有全身不适、乏力、喉咙干燥易咳嗽、咽喉痛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体温逐渐上升,几天内可高达39~40摄氏度。多数患者在发热先还会出现畏寒现象,退热时较少出汗,与一般发热有所不同。

2.极期。在发病2~3周时,通常会出现典型的伤寒表现,比如高热持续不退、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玫瑰疹(淡红色小斑丘疹)等,严重时还会出现精神恍惚、呆滞、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1)初期:相当于病程第1周。起病大多缓慢。发热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常伴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头痛,腹部不适等。病情逐渐加重,体温呈阶梯形上升,可在5~7天内达到39~40℃。发热前可有畏寒,少有寒战,出汗不多。于本期末常已能触及肿大的脾脏与肝脏。

(2)极期:病程的第2~3周。常伴有伤寒的典型表现,肠出血与肠穿孔等并发症亦较多在本期发生。本期内疾病表现已充分显示。

①高热:稽留热为典型的热型,少数可呈弛张型或不规则热型。高热常持续2周左右,高峰可达39~40℃,亦有超过40℃者。

②消化道症状:食欲缺乏,腹胀,腹部不适或有隐痛,以右下腹为明显,亦可有轻压痛。多呈便秘,少数可有腹泻表现。

③神经精神系统症状:一般与病情之轻重密切相关。患者虚弱、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听力减退。严重者可出现谵妄、昏迷。亦可呈现虚性脑膜炎表现。这些表现均与严重毒血症状有关,随着体温下降,病情亦逐步减轻与恢复。

伤寒病会传染。伤寒患者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伤寒沙门菌随粪便排出而污染食物和水,或以苍蝇为媒介污染食物,以“病从口入”的方式传播给健康人。小部分伤寒患者在临床痊愈后,存在于体内的伤寒沙门菌并未全部肃清,仍有传染性。还有部分人为隐性感染,即感染伤寒杆菌后没有发病,但细菌进入体内继续生长繁殖,并传染给别人。医学上把这些人称为“带菌者”。带菌者是传染病的重要传染源,特别是隐性感染后的“健康带菌者”不易被发。

伤寒是可以传染的,传染性强,主要经过粪-口传播,以下是预防伤寒的方法;

一、一旦出现发热、腹泻等伤寒疑似症状后,病人不要擅自用药,一定要到有肠道门诊或发热门诊的医院正规治疗。病人及疑似病人应尽早隔离治疗,对一切有可能传播病菌的物与器具(如病人的排泄物及所用的便器、食具、衣物、生活用品等)进行消毒处理。

1、一般治疗

(1)休息 严格卧床休息。

(2)饮食 易消化高热量、高营养流质或无渣半流质饮食,防止暴饮暴食,避免引发和肠出血及肠穿孔。

(3)降体温和便秘处理 高热时可用温水或温水酒精擦身,必要时使用1/3 ~1/2解热剂,不宜大量应用,以免虚脱。便秘者以生理盐水低压灌肠或给开塞露 ,禁用泻药。

(4)腹胀处理 给予少糖低脂肪饮食,必要时用松节油涂腹部及肛管排气,禁用新斯的明。

(5)隔离 入院后即按肠道传染病隔离直至临床症状消失后,每隔5~7天作粪便培养,连续两次阴性后可解除隔离。

(6)严重毒血症患者在足量有效抗菌素配合下可少量应用糖皮质激素。一般用氢化可的松25~50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滴。

2、并发症治疗

孩子摄入受污染的食物或水中的细菌之后,在7到14天内通常没有任何症状,尽管这段潜伏期可能长达60天。细菌随后会进入血液,在这一阶段,孩子会发烧、感觉不适、疲劳且打颤、头痛、食欲下降、腹部疼痛、干咳以及肌痛。

患上伤寒以后舌头上可能会被某物质覆盖、腹部有触痛感、肝脏和脾可能增大。腹泻会是伤寒症的一个主要特征,但是有时患伤寒症的人会出现便秘。

一旦发现孩子有伤寒热的症状,哪怕只是怀疑,也应该立即带孩子就医,并配合医生做好诊断和治疗。同时注意观察孩子的体温、脉搏、血压,腹部症状及大便情况,防止并发病症出现。

在护理孩子的时候,要注意对孩子的日常用品进行消毒,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让孩子在饭前便后洗手;注意饮食卫生,所有食物都要清洗干净以后再烹饪;不让孩子喝生水,不吃不洁净的食物;给孩子准备单独的餐具和盥洗用品,用后要严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和重复感染。

(1)多进水分

每日需2000~3000毫升(根据孩子具体情况)包括流质饮食和饮料。多饮新鲜的果汁、蔬汁及饮品。

(2)高热能

高蛋白、高碳水化物饮食,热能每日约应需2000~2500千卡,每日每公斤体重80~120千卡。如果患儿食欲不好,最好设法维持在1100~1700千卡。(1~6岁)蛋白质每日每公斤2.5~3.5克,至少维持在35~55克以上。应选择优质蛋白,如奶、蛋、鱼、鸡、虾及牛、羊肉、猪肉、肝等。亦可加适当的豆制品。豆浆、豆腐、豆腐干等,碳水化物应占总热能的60%以上。多食米粥、藕粉、炒面、蛋花汤、米糊等。

多食米粥、藕粉、炒面、蛋花汤、米糊等

(3)适量脂肪

在不影响患儿食欲和消化的前提下,适当供应易于消化的脂肪,如奶油、蛋黄、香油等以增加热能,每日约30~50克,烹调时尽量用植物油,植物与动物油之比为2:1。

发表我的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聚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