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

首页 > 知识 > 安全知识百科 > 校园安全 > 内容
麻疹

一、麻疹的症状:

1、潜伏期约10日(6~18天)。曾经接触过麻疹患儿或在潜伏期接受被动免疫者,可延至3-4周。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2、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①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②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Stimson线),对诊断麻疹极有帮助。③麻疹黏膜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黏膜上,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黏膜疹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④偶见皮肤荨麻疹,隐约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⑤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异症状,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但体温稍有下降。婴儿可有消化系统症状,呕吐、腹泻等。

校园麻疹产生原因如下

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是麻疹的病原体,分类上属于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麻疹是儿童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传染性很强,以皮丘疹、发热及呼吸道症状为特征。麻疹病毒的唯一自然储存宿主是人。急性期患者是传染源,患者在出疹前6天至出疹后3天有传染性。通过飞沫传播麻疹,也可经用具、玩具或密切接触传播。

感染麻疹的病人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中度以上发热、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其他症状,眼部特殊症状: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汪汪、羞明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再加上口腔颊黏膜上的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的柯氏(Koplik)斑,对早期识别麻疹病毒十分有利,可惜往往被医生忽略;此时传染性最强。

一般麻疹患儿的鼻腔与咽喉部、存在有大量麻疹病毒。当患儿咳嗽、打喷嚏时,飞沫中带有麻疹病毒,与患儿有密切接触者,可直接通过飞沫,经呼吸进入体内。

如患儿居室通风不好,空气中的病毒密度高时,也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如通过患儿的玩具、书本、餐具而传染别的孩子。

另一种传染方式是通过第三者传播,接触麻疹患儿的人,在手上、衣服上可带有麻疹病毒,当此人与别的孩子接触时,可将身上所带的病毒转给这些孩子,因而使他们感染麻疹。

根据以上的传染方式,要预防麻疹,冬春季节应少到人多的场所去,居室应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麻疹患儿的用品不要给其他孩子用,应经过消毒处理,书本,玩具可用阳光直接照射半小时以上,餐具可采用煮沸消毒。接触麻疹患儿后,应在阳光下照射半小时后,再去接触其他孩子。

1、控制传染源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麻疹患者,一般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检疫观察3周,并给予被动免疫。

2、切断传播途径

病人曾住的房间并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病人衣物应在阳光下曝晒。流行季节易感儿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3、保护易感人群

(1)主动免疫: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初种年龄国内规定为生后8个月,7岁时复种一次。易感者在接触病人2天内若接种疫苗,仍有可能与发病或减轻病情。

(2)被动免疫:采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给予免疫血清球蛋白0.25ml/kg可预防发病。如用量不足或接触麻疹后第5~9如使用,仅可减轻症状,被动免疫只能维持3~8周,以后应采取主动免疫。

病毒性荨麻疹是由于一些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但是是没有传染性,大家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预防荨麻疹的方法:

1、注意药物因素引起的过敏。在临床中,有些药物可以引起荨麻疹,如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多粘霉素等抗生素。某当你在服用多种药物而怀疑荨麻疹是由其中一种药物引起时,最简捷有效的方法是及时停用所服的药物。  
2、积极治疗原有疾病。荨麻疹既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一种皮肤表现。能导致荨麻疹的疾病较多,例如感染性疾病就有:寄生虫感染像肠蛔虫、蛲虫等;细菌性感染像龋齿、齿槽脓肿、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炎等;病毒性感染像乙型肝炎;真菌感染像手足癣等。另外,糖尿病、甲亢、月经紊乱,甚至体内潜在的肿瘤等,都可能引起荨麻疹。因此,有效地诊断和治疗原有的疾病,有助于消除荨麻疹。 
3、注意饮食,避免诱因。荨麻疹的发病与饮食有一定的关系,某些食物可能是诱因。例如鱼虾海鲜,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剂、酵母菌等人工添加剂的罐头、腌腊食品、饮料等都可诱发荨麻疹。另外,过于酸辣等有刺激性的食物也会降低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使食物残渣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过长,因而产生蛋白胨和多肽,增加人体过敏的机率。 
4、注意卫生,避免不良刺激。有荨麻疹病史的人,要注意保持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中要少养猫、狗之类的宠物。避免吸入花粉、粉尘等。 

发表我的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聚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