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吧卖假酒

首页 > 知识 > 安全知识百科 > 公共场所安全 > 内容
酒吧卖假酒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中第三条:生产经营者应当对其生产、销售的产品安全负责,不得生产、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的产品。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生产、销售产品需要取得许可证照或者需要经过认证的,应当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生产、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产品的,由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没收违法所得、产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原材料等物品,货值金额不足5000元的,并处5万元罚款;货值金额5000元以上不足1万元的,并处10万元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照;构成非法经营罪或者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等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目前市场上所谓的假酒主要包括两类:

一、小酒厂为了销售业绩而仿冒名酒,这类假酒主要发生在大城市或城镇地区;

二、用工业酒精勾兑成食用白酒销售,主要发生在农村。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而甲醇是剧毒物质,饮用4~6g就会使人致盲,10g以上就可致死。甲醇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特别是气味、滋味、比重等和乙醇相似,仅凭感官鉴别难以区分。

如果一旦在酒吧购买到了酒不能确定真假,首先可以到销售酒所在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投诉。但是酒的真假鉴定权在生产厂家,食药监局接到投诉后,进行拍照、录像取证,然后进行核实。与这个酒的生产厂家联系,或者与酒生产厂家所在地的工商部门联系,请求帮助调查。当地的工商部门或酒生产厂家确认假酒后,进入立案调查阶段,一方面对酒吧进行行政处罚,一方面消费者可以要求民事赔偿。”

我国法律上规定,如果假酒数量很少的话,例如仅仅是一瓶也就是民事纠纷。如果数量很多,并且主观上故意制造、销售伪劣产品,销售金额达到法律规定的5万元以上时,即成立犯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金额不满5万元的制售伪劣产品的行为一般属违法行为,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实践中发生的仅仅查处到伪劣产品本身,而难以甚至根本无法查清伪劣产品的销售金额的案件,根据2001年4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达到刑法规定的销售金额3倍以上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

依据我国《产品质量法》,[违反安全标准规定的处理]: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册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假酒的健康危害,假酒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会引起病变,可致代谢性酸中毒。

我国相关法律有着明文规定,第二十七条 销售者销售产品,不得掺杂、掺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第五十条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三条伪造产品产地的,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的,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在酒吧买到了假酒的,消费者可以要求退货退款,并可以要求增加赔偿所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消费者还可以要求因饮用假酒而造成的损失。如果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发表我的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聚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