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网络交友的高峰时期,那么,在2016年春节可能面临家人逼着相亲的你,是否准备好网络交友了呢?当然,网络交友不一定是为了相亲,一年四季随时都可以,这都得益于网络的便利性,但网络社会同样鱼龙混杂,你既可能在网络中交到真正朋友,也可能落入网络陷阱而被骗。
岁末年终,每年一到春节,就成了很多家长对子女逼婚的高峰期,想起过年回家七大姑八大姨“有对象了么”的发问,各位单身的小伙伴是不是有一种非常无奈的感觉?有些朋友想,趁着离过年还有点时间,抓紧找个对象似乎也还来得及,于是一些征婚交友类网站便成了不错的选择,但很多朋友却因为过于心急而降低防范意识,陷入了一些网络交友陷阱。因此,大家要加强网络交友防范意识,不能因为过于心急,以防被骗。相关部门也须加强交友类网站的监管,以防一些不法分子趁机行骗。
婚恋网站结识“香港白领” 甜言蜜语引人上当
2015年3月28日下午,北京市海淀公安分局万寿路派出所接到了一位单身女性报案,这位单身女性报案的内容是,在一个征婚网站上,她被一名自称来自香港的男子,以“网上交友”方式骗走14万元。
婚恋网站,本该是通往幸福的快乐通道,可如今,竟也陷入诈骗的危机,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从而骗取钱财。
近六成人注册过婚恋网站交友受骗现象多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7.2%的受访者注册过婚恋交友网站,32.7%的受访者及其身边朋友曾通过婚恋网站牵手成功,16.7%的受访者曾在婚恋网站上受骗。调查显示,注册婚恋网站的受访者中,39.1%是为了寻找恋爱对象,33.0%是为了交友,27.1%是为了结婚,25.1%是希望找人陪自己聊天。
调查时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些国内的征婚交友网站面临着严重的信任危机,网络征婚诈骗的频发是其主要原因所在。计算机网络在为社会大众学习、工作、生活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网络身份的虚拟性、匿名性、隐蔽性等特点也给违法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网络交易诈骗、网络投资诈骗、网络彩票诈骗、网络征婚诈骗等犯罪泛滥于网络,近年来发案率急速上升。
而针对网络征婚诈骗,受害人则以大龄未婚女性为主。受害女性中,大多是都市的“单身剩女”,这一群体往往处于感情空白状态,较易陷入诈骗分子的圈套,成为犯罪分子的首选作案目标。
网络婚恋骗子有何共性特点?
网络婚恋骗子一般具有几个共性的特点,一是编造“高富帅”或“白富美”等虚假身份,有的人甚至隐瞒自己的年龄、婚史等,在相亲网站或其他网络社交平台对被害人进行利诱;二是编造失败婚恋史或不幸生活史,通过网络聊天骗取同情;三是编造虚假身份或人际关系信息对被害人作虚假承诺,在骗取对方信任、确立交往关系后,就选择时机的提出借钱周转、急需医疗、家庭遭遇变故等各种理由,骗取钱财后便消失无踪。
网络交友的发展只是整个网络文化发展冰山的一角。正像许多事物一样,网络交友的“双刃剑”效应也成为许多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特别是随着春节期间网上觅友人数的增多,其负面效应也比平时表现得更加明显。一方面浪漫刺激、无拘无束,同时却又鱼龙混杂,陷阱重重。有的学者已经提出,应当通过立法对从事网络交友中介的有关公司、网站进行规范,使之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为现实社会多增一点光彩,少添一些烦恼。
网络交友 正成为一种时尚
和网友见面了吗?”“感觉如何?”“新春佳节,难得这么轻松自在,游戏咱不爱玩,上网聊天交朋友去!”……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如此种种与网络交友有关的词汇在今年的新春佳节成为热门话题。
说到网上交友,倒不是春节的专利。但喜逢新春佳节,奔波劳累了一年的人们难得放松紧张的神经,觅得短期闲暇。心情好了,交朋结友的热情也高了起来;加之学生放寒假、上班族休长假,为网友们充分交流甚至见面约会提供了宝贵的空闲时间。于是,节日期间网上交友也和网络游戏一样红火起来。
纵观人类历史,从来没有一种通讯工具像互联网络这样为人们提供了广泛联系的可能性。只要有一台联网的电脑,你就可以足不出户与远在地球上其他地区的网友们联系,就像与邻家女孩聊天一样方便。有人甚至说,在网上,孤独成为纯粹的心理名词,因为只要你愿意,你总可以在网络上找到与你脾气相投的朋友,时间、空间、国界、种族都不能阻碍你,唯一可能阻碍你的,就是你宁愿保持孤独。
网络交友诈骗案例为何如此多?
办案民警介绍,当前,通过各种网络交友形式实施“爱情诈骗”的案例较多。
民警分析,网络交友之所以能成为“爱情诈骗”的温床,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时下网络流行,人们在实际生活中交往少,网络交友提供了一个通道;一些大龄单身人士心理压力太大,在急迫的心情下容易放松警惕;一些婚恋网站存在会员注册把关不严、会员信息真实性不高等“缺陷”;网络交友诈骗具有成本低、易操作、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这些因素造成网络交友诈骗案件多发。
警方提醒,网络交友一定要谨慎,应增强网络防骗意识,在未核实对方真实身份的情况下,不要轻易把个人信息泄漏给对方;若遇到对方要求借钱等涉及财物的情况,一定要先冷静下来,或者找身边的朋友和家人商量,以免上当受骗;一旦发现上当受骗或发现线索要及时向警方报案。
网络交友犯罪者为何能屡屡得手?
受害者防范意识差
网络征婚诈骗犯罪分子之所以能屡屡得手,主要源于被害人警惕意识与法律意识的缺失。许多被害人在通过网络结识诈骗分子后,贪图对方较好的‘经济条件’,急于确立感情关系,未经核实对方真实身份便将自身重要信息透露于对方,如银行卡、身份证等重要私人信息,或者在骗子的花言巧语下,轻易就将钱款借出,使得诈骗分子的犯罪目的轻易达到。
受害者为面子不报案助长犯罪分子嚣张行为
不少被害人担心亲戚朋友取笑自己的行为,不愿意主动报案,使公安机关证据的收集渠道与破案线索大大减少,这在无形之中更加助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莫让婚恋网站变成诈骗平台 相关部门及个人须加强监管防范
个人防范网络交友受骗 理性防范最重要
要防范网络交友被骗,大家须谨记,在未确定对方信息前,不要轻易付出钱财和投入感情。
与网友聊天要多个心眼,不要随便透露自己的个人机密信息,见面约会更要采取切实保护措施。在一些颇具诱惑力的网络交友收费服务面前更应洁身自好,以免进入不良网络平台,遭受更严重的欺骗。
婚恋网络平台要加强信息真假审核力度
婚恋交友网站要加强对注册用户的信息核查力度,利用大数据、平台担保等多种辅助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违规失信行为发生的概率。对婚恋交友网站得知信息是诈骗信息之后,仍没有及时采取删帖、封号等措施的,在该信息发布之后给用户造成的损失,根据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要求,该网站需要承担连带责任,因此,交友类网站管理者一定要负起责任,不要为了短时利益,害了注册的交友用户,到最后也害了自己。
相关部门加强网络交友监管整治工作
要想减少征婚交友类网络诈骗事件的发生,相关部门首先要建立对网络环境的长期治理机制。加强对互联网服务单位的管理,压缩网络违法犯罪的活动空间,保持对网络犯罪的高压打击态势,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规定,对明知他人实施诈骗犯罪,为其提供信用卡、手机卡、通讯工具、通讯传输通道、网络技术支持、费用结算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网络交友警钟长鸣 须引起整个社会重视
虽然网上交友失财丢命的案件频频见于报端,但新的案件仍然层出不穷,足见网络交友安全应警钟长鸣。大家一定要加强自身的防范意识。被害人怀疑自己被骗后要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要注意保留好重要物证,为案件侦破提供必要的信息帮助。
佰佰支招:网络交友安全防范常识
1、最好去外面的见面地点,尽量不要接受或要求对方到您府上接送,以免您的居家隐私曝光。
2、约在人多的公共场所或是您熟悉的环境,避免人烟稀少处。
3、不要轻易变更双方事先已经同意的见面地点,以防由于您对变动后的地点过于陌生而发生意外。
4、第一次见面,最好能携伴一同前往,行动电话请随身携带,出发前也请记得告知家人或您出门的时间跟预期返家的时间,并且留下对方的名字和联络电话。
5、离开位置后,就不再喝眼前的饮料。
6、出门只带少量金钱 (最好不要带信用卡) 。
7、约会时间控制在2-3个小时为宜,长时间造成的身心疲劳,容易降低您的警戒心与失去正常的判断能力。
9、言谈中喜欢夸耀吹嘘自己的人,也要小心留意,请谨慎判断对方的内容并保持合理的怀疑,切莫轻信。
10、遇上第一次见面就想动手动脚的,就该知道对方动机不纯,想办法找机会借故结束这场约会。最好能看到一些能证明该人确实身份的物品。
初识尽可能避免任何的金钱关系,您与网友之间的初识时,交情还没到无话不谈、无所不知的程度,我们还是建议尽量避免与对方有金钱往来。若对方真有金钱需求临时急着借钱,相信对方优先的借贷对象应该是他的亲友,而不是身为网友的你,您可以就您所能作到的。当长时间的了解之后,在彼此相知相爱的情况下可能再发生一些金钱利益上的往来也是自然而然的了,毕竟古人说君子有通财之谊,更何况恋人乎~!
更多网络交友防骗安全知识尽在本安全网站。
( 作者: 胡玲玲 )
小编总结
网络交友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但网络世界鱼龙混杂,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谨慎交友,特别是年轻女性不要轻易约会陌生“好友”,以免上当受骗。
我的立场
你觉得网络交友安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