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交大博文学院开除患癌女教师事件,仍在延续。虽然校方已经做出了赔偿50万元的决定,但舆论并未就此罢休。随着报道深入,在该事件中签署《关于开除刘伶利等同志的决定》、拒不执行二审判决的博文学院院长陈玲逐渐成为焦点,其博士身份及学术身份等均遭到网友和媒体质疑。求证结果显示,陈玲在该院官网上简历中的“北师大博士、北京大学研究员”身份均不属实,其简历中所获的诸多奖项,要么为山寨社团所颁发,要么系伪造。
媒体和网友还发现,兰州交大博文学院已不是第一次开除患病教师,其为教师缴纳的养老保险也存在水分。至于陈玲,在办学之前是做房地产的。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2000年,一家名为建坤的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甘肃榆中成立,注册资本为6000万人民币,陈玲任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经理。从房企老总到独立学院院长,其中的身份跨越未免太大。
女院长陈玲遭起底表达的是一种网络诉求
媒体和网友的求证一旦开始,就不会轻易停息。其实并不仅仅是陈玲的学历与所获荣誉存在水分。搜索与求证还在继续,曾经风光无限的博文学院女院长,还将被“起底”。又或者如网友所说,她曾经伪装出来的体面形象将变得“一丝不挂”。这显然是女院长没有料想到的场景。
如何来看这样一起舆论“起底”事件?在兰州交大博文学院自以为的圆满善后后,网友和舆论的继续人肉与搜索,到底正当与不正当?不可否定,继续的“穷追猛打”中,有着部分的网络从众心理。不过在小编看来,这种行为不仅没有越界,更是另一种网络诉求的表达。
网友和媒体为什么会对女院长陈玲“穷追不舍”?原因无非有二。一则,开除患癌女教师的高校作为,实在太残忍,挑战了基本的社会底线。本应更遵守公序良俗的高校,却做出如此举动,网友和媒体因此更想去知道,在这所高校里,到底还有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内幕;二则,迄今为止,对于如此一起引发社会强烈关注的公共事件,除了博文学院做出赔偿和道歉的举动外,还没有更高层级的职能部门出来表明态度,进行谴责。当官方的声音缺席,网友和媒体自然就会跟进。
换而言之,媒体和网友对女院长的“起底”,看似一种情绪之举,其中更包含着网络话语权的逻辑。本质上,它对应的仍是官方话语权的孱弱。常理而言,对于如此一起引发网络愤懑的开除患癌教师事件,教育职能部门应当第一时间介入与处理。然而,如新闻所呈现,相关的处理依旧主要由博文学院在进行,且是“网络倒逼”的结果。众口汹汹下,当网友的情绪无法得到官方回应,他们自然就会继续自我“深挖”。 女院长“一丝不挂”背后,实际上是网络话语权的失衡。
陈玲学位造假遭起底也揭露了民办高校教育管理漏洞
事情发展到现在,该院院长陈玲成为焦点,其学位造假以及诸多”山寨”荣衔已得到证实。这由此引出一个问题:一个有诸般造假劣迹的人,是否适合担任民办大学校长?
查阅《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可发现校长的任职条件是:具有10年以上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经历,年龄不超过70岁。除此,并没有更具体的规定。陈玲担任博文学院院长,她是否具有10年以上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经历,在有限的资料中,笔者并没有查到。但无论如何,一个学校人事关系随意,至少表明校长在管理职能上是不合格的。这可能不是个例,而是很多民办高校的共性问题。
此前有专家担心:很多民办高校创办人没有足够的自律意识与管理经验,学校最终走向“家族化”。民办教育实践毕竟不等同于做企业,它既要有热爱教育的热情,也需要深谙教育规律,有足够的教学管理能力才可以。若没有这些素质,一所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堪忧。
有的人愿意投资民办教育,这值得欢迎。但是,民办教育怎么办,并不意味着没有教育经验的投资人直接赤膊上阵去做院长。像博文学院院长陈玲这样,为了显示自己教育资历深厚,而不惜给自己套上假学位、山寨奖项的伪装,那就是笑话。
平息舆论风波除积极回应潜在的诉求外还需相关部门加强监管
不直面,就必须承受更多的舆论口水,与对个体的“起底”。在太多的公共事件中,这般常识总是被习惯性遗忘。同时兰州交大博文学院女院长被“起底”事件,不过是再次证明了如此网络话语权逻辑。“起底”还在进行,有关部门不能再熟视无睹了。
同时兰州交大博文学院是民办高校办学跑偏的一个标本,如何解决民办高校教学秩序、人事关系混乱、乱收费等问题,检验着企业家办教育模式的成色。在把女院长被“起底”当做另一种网络诉,及时向外界公布的同时,也需验证女院长陈玲的学历与荣誉造假到底是否属实,而“包装”起来的陈玲又是否再适合做这所独立学院的院长?只有积极回应潜在的舆论诉求,舆情风波才会真正平息。
( 作者: 胡玲玲 )
小编总结
兰州交大博文学院是民办高校办学跑偏的一个标本,如何解决民办高校教学秩序、人事关系混乱、乱收费等问题,检验着企业家办教育模式的成色。
我的立场
您认为女院长学历造假是民办教育的笑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