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膜病毒

首页 > 知识 > 安全知识百科 > 医疗卫生 > 内容
囊膜病毒

在病毒粒外,有由糖蛋白、脂肪所形成的外膜,称之为包膜,也称“囊膜”,这样的结构有高度的稳定性,可以保护病毒核酸不被细胞外环境破坏。

蓝耳病、猪瘟、非洲猪瘟的病毒都是囊膜病毒

囊膜病毒防控策略

一、切断传播途径,做好生物安全工作

二、杀灭传染源,做好消毒工作

三、提高猪群抗病能力

病毒病毒的基本化学组成是核酸和蛋白质。所有成熟的病毒至少是由一种或几种蛋白质和一种核酸组成,只有少数几种例外,它们仅仅以核酸形式存在,如类病毒。有些病毒还含有一定量的脂类物质及碳水化合物,等等。一个病毒粒子是由DNA或RNA病毒核酸构成髓核。

髓核被称之为衣壳的蛋白质外壳所包围。髓核和衣壳统称为核衣壳。有些病毒的核衣壳外面包被着一层囊膜,囊膜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组成。病毒的核酸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携带着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是病毒遗传和感染的物质基础。一种病毒的病毒颗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者RNA。

它们以单链、双链或环状多核苷酸组成。一种病毒只有一种特定类型的核酸,DNA或RNA,这与某种特定类型的病毒起源有关。不同种类的病毒其核酸含量有较大的差别。流感病毒的核酸不到病毒颗粒质量的1%,大肠杆菌噬菌体T2、T4、T6的核酸约占病毒颗粒的一半或更多。

有囊膜和无囊膜病毒,就是外面的一层膜的区别,而这层膜,是病毒出胞的时候,从宿主细胞获得,所以,你可以简单理解为细胞膜,都可以。不过这个膜上,有一些病毒特有的蛋白锚定在其表面。

有囊膜病毒感染细胞的第一步是病毒囊膜与靶细胞膜粘附、融合,融合的结果导致病毒核衣壳进入靶细胞,感染细胞表达的病毒蛋白转运到细胞膜上,它又可促使感染细胞与未感染的细胞融合, 使病毒感染不断扩散 。由此可见,病毒囊膜在病毒感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而破坏病毒囊膜是切断传播途径的关键之一。

当囊膜病毒感染宿主细胞时, 其囊膜与宿主细胞膜相互融合,进而使病毒粒子侵入宿主细胞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以核衣壳的形式进入)。现已知道,病毒的表面糖蛋白(通过识别结合相应的特异性受体)介导这一融合过程,而这一融合过程是囊膜病毒侵染的第一道关口。如何确定病毒是否有囊膜

据了解,疱疹病毒里是有囊膜的。疱疹病毒是一群有包膜的DNA病毒,生物学特性相似,归类为疱疹病毒科。目前总共发现了100多种,可以分为α、β、γ三大类(亚科)。其感染宿主广泛,主要侵害皮肤、黏膜以及神经组织,严重影响着人及其他动物的健康。

疱疹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比其他病毒更为复杂,需要多种囊膜蛋白及不同细胞受体的参与才能完成。参与疱疹病毒科成员侵入宿主细胞的囊膜蛋白有 gB、gH/gL,而不同亚科病毒利用不同的辅助蛋白介导膜融合的发生。其中,α-疱疹病毒利用 gD 蛋白,β-疱疹病毒利用 UL128、 UL130 和 UL131,γ-疱疹病毒的辅助蛋白是 gp42。 HSV-1 是疱疹病毒科的典型成员,其在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主要借助 4 种囊膜蛋白 gB、 gD、gH 和 gL。

囊膜(envelope)是指病毒外壳包被的由蛋白质、多糖和脂类构成的类脂双层膜,也称为包膜。囊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膜(磷脂层和膜蛋白),但也包含有一些病毒自身的糖蛋白。一般认为,囊膜是在病毒进出宿主细胞膜时带上的特殊结构。

病毒囊膜的主要功能是帮助病毒进入宿主细胞。首先包膜表面上的糖蛋白识别并结合宿主表面受体,接着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结合,最后病毒衣壳和病毒基因组进入宿主,完成感染过程。

带有包膜的病毒更容易进入宿主细胞,它帮助病毒在宿主体内的扩散与繁殖,提高了病毒的致病性。囊膜在识别寄主、侵入寄主细胞,病毒的抗原性方面起重要作用。

囊膜病毒膜融合的分子机制可归结为囊膜蛋白构象变化形成多聚体导致膜融合,囊膜蛋白的正确折叠可能是生物体内脂质双层膜融合的结构基础。

发表我的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聚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