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损害

首页 > 知识 > 安全知识百科 > 医疗卫生 > 内容
认知损害

人脑所涉及的认知功能范畴极其广泛,包括学习、记忆,语言、运动,思维、创造,精神、情感,等等,因此,认知障碍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这些表现可单独存在,但多相伴出现。

(一)学习、记忆障碍

学习、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动态过程,对学习、记忆基本机制的了解得益于对一种低等无脊椎动物海兔(aplysia)的简单的神经系统的研究。记忆是处理、贮存和回忆讯息的能力,与学习和知觉相关。记忆过程包括感觉输入rarr;感觉记忆rarr;短时记忆rarr;长时记忆rarr;贮存讯息的回忆等过程。短时记忆涉及特定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平衡,而长时记忆除特定蛋白质的磷酸化改变外,还涉及新蛋白质的合成。在大脑皮层不同部位受损伤时,可引起不同类型的记忆障碍,如颞叶海马区受损主要引起空间记忆障碍,蓝斑、杏仁核区受损主要引起情感记忆障碍等。

临床上把认知损害进行分类,如执行功能障碍、记忆障碍、视空间障碍等,采取有针对性的、反复的训练,在训练中注意目的性和趣味性,使病人较为容易接受。

临床上常用的药物:

①改善脑血流的治疗,包括二氢麦角硷制剂,如喜得镇、活血素、依舒佳林、凯尔等;

②改善脑部供氧的治疗,如高压氧舱、都可喜等;

③改善学习和记忆的药物,如脑复康(吡拉西坦)、三乐喜(阿尼西坦)等;

④神经营养药物,如神经生长因子、脑活素、爱维治、胞二磷胆硷、能量合剂等。上述药物虽然在临床上常用,但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

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尼膜同(尼莫地平)是钙离子拮抗剂,可对抗钙内流到细胞内,其改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为:

①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缺血;

(1)短期认知功能损害:出现意识损害和逆行性遗忘是急性脑震荡的神经行为标志之一, 逆行性遗忘的患者出现睡眠觉醒周期紊乱,每日觉醒下降、焦虑不安和情绪不稳定以及对周围感知力下降。

短期认知功能损害的恢复:在运动相关并且没有合并症的年轻人,认知功能在几天后逐渐得到恢复,但是在车祸导致的脑震荡患者恢复期更长外伤前的危险因素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或者年纪>50 岁认知功能恢复显著延长。一般来说,脑震荡患者认知功能下降 80%~85% 患者在 3~6 个月内得到完全恢复。

(2)长期认知功能损害:脑损害患者超过 6 个月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大约占 15%~20%,经调查发现,这部分患者认知功能没有恶化,主要是合并有睡眠障碍、焦虑、烦躁不安,从而引起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情况,经过对症治疗后都能获得完全恢复,另外拳击运动员认知功能障碍逐渐下降考虑为慢性脑损伤引起。

近些年医学界的观点发生了改变,科学家认为抑郁症患者大部分都存在认知功能损害,甚至认为认知功能损害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之一。所谓认知功能损害主要是指人脑对外界信息分辨、整合、加工、处理的能力。认知功能损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理解为我们大家所说的智力损害。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在注意力、记忆力、大脑信息处理、抽象思维、自由联想、决策等多个方面的障碍。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高达94%的抑郁症患者存在记忆力、注意力、抽象思维等方面的损害,而这些智能方面的损害在抑郁症缓解期仍会持续存在。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也发现许多抑郁症患者即使其抑郁情绪缓解、好转,甚至消失,但他们的认知方面的问题还是持续的存在。他们仍然会描述“记忆力差了,注意力不如以前集中,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如以前”等。这些问题的持续存在会使得抑郁症患者回到原来的工作、学习岗位的可能性降低。所以,在治疗初期就应当将认知功能障碍作为抑郁症的一个治疗目标,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可以大大提高他们工作、学习、生活及日常人际交往恢复正常的可能性,具有较强的临床意义。

认知功能损害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对症治疗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比如胆碱酯酶抑制药多奈哌齐、卡巴拉汀、石杉碱甲、他克林。谷氨酸受体拮抗剂美金刚。神经保护性治疗,比如抗氧化剂维E、维C,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可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于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易激惹等精神行为异常,可使用小量短效的苯二氮卓类药物比如劳拉西泮、氯硝西泮或者5-HT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等有一定效果,对具有攻击性、冲动性、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的,可短期使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比如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等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认知功能康复训练、社会心理治疗等。

康复训练方法:

1.注意力训练

发表我的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聚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