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期

首页 > 知识 > 安全知识百科 > 医疗卫生 > 内容
潜伏期

从新型冠状病毒侵入机体到对机体产生作用、出现症状,一般需要一定的时间,称为潜伏期,该段时期内感染者可将病毒排出体外,排出的病毒可通过呼吸道或接触等方式到达新的感染者体内,因此新型冠状病毒在潜伏期也具有传染性,且有相当多的病例可证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潜伏期具有传染性,如发布的一位武汉患者,在前往杭州开会时无任何症状,处于潜伏期,回到武汉时才发病,但当时与其一起开会的同事却被传染。

潜伏期患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但却具有传染性,无疑给疫情的防控带来难度,如果处于潜伏期的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外出与人接触,可造成更多的人发生感染,因此目前疫情防控的要点就是尽量居家不要外出。

根据目前的临床研究,新型冠状病毒的潜伏期为1~14天不等,一般为3~7天,最长不超过14天,对于可疑暴露者或与感染者有密切接触者需在家进行医学观察14天,禁止外出,以免引起更多的感染,如果过了14天,没有发病,才可以判断该人未被传染。

潜伏期是疾病传染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指的是病原体从侵入人体至人体最早出现临床症状的这段时间。不同的传染病的潜伏期长短不同,这是由于潜伏期与进入机体的病原体数量、毒力、繁殖能力以及不同机体的抵抗力强弱等因素有关,但是同一种传染病往往具有固定的潜伏期。

在临床上,有些传染病病人在潜伏期末即可排出病原体从而具有传染性,如麻疹、水痘等。因此潜伏期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医师可以根据病人潜伏期的长短从而判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以进一步追查传染源,最终确定疾病的传播途径;此外,还根据潜伏期长短可确定病人免疫接种时间,或者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

同样,医生根据潜伏期长短可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另外,潜伏期的长短也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一般来说那些潜伏期短的传染病往往来势凶猛,病例成簇出现,并常形成暴发现象;而潜伏期长的传染病流行持续时间则相对来说较长。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早期症状因与一般呼吸道病毒感染症状相似,也因个体差异较大,症状不尽相同,主要包括发热、干咳、乏力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轻症患者初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干咳、乏力,还有的可出现肌肉疼痛、胸闷、咽痛、鼻塞、腹泻、红斑、丘疹、嗅觉和味觉异常等,一般无肺炎表现。

重症患者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并多在7天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消化道出血、脓毒症休克、脑卒中等严重症状。新型冠状病毒一般早期症状无特异性,所以患者若出现上述症状或有流行病学史时,切勿自行诊断,应及时到定点医院就医,完善检查,规范治疗。

艾滋病的产生是由于人类免疫缺乏病毒的反转录病毒感染后,导致免疫系统受到破坏,逐渐成为许多伺机性疾病的攻击目标,导致身体机能逐渐下降。一提到艾滋病,带给人给多的是恐惧。因为目前为止还没有药物可以真正治疗艾滋病,人一旦患上艾滋病以后,最终的结果是失去生命,在患上艾滋病这个过程中给人带来的更多是痛苦,以及病痛的折磨,家人的伤害。

艾滋病的潜伏期的时间一般是两年到十年,其潜伏期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营养条件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1、适量和减少饮酒,抽烟,因为饮酒和抽烟都会影响身体健康。

2、注意平时饮食,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多吃新鲜水果和新鲜蔬菜,尽量饮食清淡一些。

3、注意身体锻炼,多运动,增强体质,加强身体抵抗力。

新冠肺炎病毒,新冠肺炎14天潜伏期过后不一定安全。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发布,浙江实施14+7+7健康管理措施,但通过主动筛查,发现7例潜伏期超过14天的输入性无症状感染或复阳患者。所以即使过了14天的潜伏期,也不一定安全。

目前,新型肺炎是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如果患者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或伴有鼻塞、流鼻涕、腹泻等。,并且最近去过疫情高发地区。比如最近14天武汉或者其他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游或者居住史;或者14天内接触过武汉或者其他地区新冠肺炎肺炎病毒感染的患者;或者有聚集性疾病或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流行病学相关史,则高度怀疑。

这样的病人应该上口罩,并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步行或不乘坐交通工具到最近的定点医院进行热门诊部的检查和治疗。与此同时,如果近期去过疫情高发区,或接触过疑似或确诊病人,即使没有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也应按要求自我隔离或集中隔离2周。

发表我的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聚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