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是在水质方面,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用水户,要执行现行水质标准。对分散供水工程的用水户,要求饮用水中无肉眼可见杂质、无异色异味、用水户长期饮用无不良反应。
2、 是在水量方面,根据丰水地区和缺水地区进行分类规定,丰水地区每人每天可获取的水量不低于35L,缺水地区不低于20L。
3、 是在供水保证率方面,要大于90%,即一年90%以上的时间供水能得到保障。
4、 是在用水方便程度方面,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分钟,取水距离不超过800米;牧区可适当放宽。
以上标准经过水利部和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卫生健康委三个部门联合发文进行了采信,作为各地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和验收销号的依据。截至2018年底,有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任务的25个省份全部明确了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标准,其中14个省份直接使用国家统一的标准,11个省份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了补充细化或出台了地方标准。
1、 水源污染还比较严重
有的农民随意设取水点打手压机井,基础设施达不到卫生要求(无井裙、井台、井盖等),周边环境较差,有的与厕所、禽畜圈舍、垃圾堆较近,没有超出渗透范围,渗漏严重,机井水因此而受到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还很严重,河流沿岸农田在生产期投放大量的化肥、农药,在天然降水、地表径流的冲刷和淋溶作用下,被带入河流中,造成河流水体中有机物浓度升高,造成河水污染。农业固体废弃物与生活垃圾一起四处堆放,大量农膜残存于耕地、土壤和流入沟河中,在降雨的冲刷下,其大量渗滤液排入水体或直接被冲入河道,严重污染水源。
2、 生活饮用水的水质仍然较差
自来水普及率低,生活饮用水的水质仍然较差。仍然较差,农村饮用水多为浅层地下水,饮水多为自取水。一些农村集中式供水消毒净化设施简易,无卫生防护设施,水质达不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1、 扎实推进水费收缴工作。按照村民自治原则,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村民小组会等形式对水费收缴进行合理定价,明确所收到的水费除了电费、管水员工资等刚性支出外,结余部分全部用于工程日常维修养护。同时,要建立完善水费收支账本,专款专用,定期公示水费收支情况,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水费收支公开化、透明化。
2、 建立健全运行管护制度。针对容易出问题的供水工程,要以问题为导向,把握重点,强化措施,建立健全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机制,有效破解农村供水工程管护难题。
3、 做好应急供水准备。各村寻找应急水源,发现群众饮水困难时,要立即采取应急供水措施进行解决。
4、 抓好农村供水保障相关政策宣传。各村要积极宣传市级农村供水服务专线电话、县级农村供水服务专线电话,让群众知晓反映农村饮水问题的正确渠道,避免群众在微博、抖音等网络平台曝光农村供水保障相关问题。对各种渠道反映的农村供水保障问题,要积极整改销号,需要采取工程措施暂时不能够整改的问题,要与老百姓做好解释,防止舆论炒作。要着重围绕公建饮水工程与农户自建饮水工程两者在饮水成本、水质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广泛宣传,积极引导群众使用公建饮水工程。
1、 提升了农民生活品质,促进美丽乡村建设。自来水到户的地方,近一半农户购置了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等家用电器。不仅提高了生活品质,还拉动了内需;不少地方供水排水一体化,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促进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2、 减少了农村涉水性疾病,提高了健康水平。我国已查明并列入规划的血吸虫疫区、砷病区、涉水重病区等饮水安全问题全部得到解决,中重度氟病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3、 增进了民族团结,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主要向民族、边疆、贫困地区倾斜;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促进了民族团结,维护了边疆稳定。
4、 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农居增收。饮水工程建成后,缩短了偏远农牧民的拉水距离,保障了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的饮水安全,解放了农牧区劳动力。
农村饮水安全与环境卫生密切相关,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相结合,改善居室卫生条件,发展沼气,改建厨房,建设和改建卫生厕所,房屋前后植树种花,有利于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支持和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当我们烧开水时,当水达到一定温度时,水中的钙镁离子会与酸根结合,形成碳酸钙、碳酸镁、硫酸钙等沉淀物,从而形成水垢。一般来说,水含有较多的钙离子,因此水垢的主要成分通常是钙盐。因此,燃烧水的锅炉应定期清除水垢,因为水垢会影响传热。在自己的家中,可以在水中加入醋来去除水垢。
一般来说,当饮用水的总硬度(指水中钙和镁离子的总浓度)大于200mg/L时,煮沸后会出现水垢,但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10000人以下项目450㎎/L,10000人以下项目550㎎/L),不影响人体健康。例如,北京自来水的总硬度约为㎎/L,煮沸后有水垢。通常北方的地下井水沸腾后也会有水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