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捂汗

首页 > 知识 > 安全知识百科 > 儿童安全 > 内容
发烧捂汗

发烧是一种很常见的症状,引起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很可能是由于病毒或细菌感染,导致体温过高,一般不超过38度时,可以选择一些物理降温的方式,比较常用的方法是,用毛巾蘸温开水擦拭身体,可以起到很好的退烧效果,如果体温超过38度,要口服退烧药物,并及时了解引起发生的原因,进行有效的治疗。

发烧捂汗对退烧是有一定效果的,因为出汗水能够带走大量的身体热量,使高烧的体温可以降下来,发烧是人体免疫系统与疾病之间的一场战斗,当免疫系统将入侵的物质消灭后,机体内的各项功能就会恢复到正常,发烧的现象就会消失,发烧时对于一些体制比较虚弱的患者,一般是不建议使用这种方式退烧的,会使体内水分流失过多,导致身体更加虚弱。

发烧时需要注意的事情有很多,特别是在日常的饮食上,要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不要吃一些高脂肪的食物,比如常见的肉类食物,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可以选择高质量的蛋白质类的食物,对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等,有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在日常护理中多喝水,补充身体足够的水分,保持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

发烧是指体温升高超出了正常范围,容易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如果患者在发烧期间捂汗,通常会影响体内热气的正常排出,也会增加体内水分的丢失,容易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同时,也会使体温进一步升高,容易诱发捂热综合征,出现呼吸困难、缺氧等情况,严重时还容易出现高热惊厥、抽搐昏迷等现象,影响脑组织的正常功能,容易对身体造成较大的危害。

患者可以通过温水坐浴、冰块冰敷等物理方式降低体温,同时多喝温开水,给体内补充水分,如果体温超过38.5℃,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物降低体温。

发烧通常不能捂汗,这时捂汗容易影响机体的排汗散热功能,也容易出现捂热综合征,导致缺氧、脱水、抽搐昏迷甚至呼吸衰竭,对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

发烧捂汗是通过汗液蒸发带走身体热量,从而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出汗以后可以降温,但是如果体温过高,则不能盖太厚的被子,以免影响散热,可能加重病情。出汗以后要注意盖薄被子避免再次受凉。体温超过38.5℃,可以应用布洛芬等药物进行退烧。另外还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发烧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发烧时捂汗没有用,轻则导致体温升高,重则可损伤脑细胞。

特别是小孩子汗腺不发达,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烧的时候捂汗,无法尽快散热,可使体温异常升高,高烧消耗量大,可引起高烧惊厥,伴随抽搐、意识障碍等表现,严重时可损伤脑细胞,影响智力发育。

虽然成年人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完善,但发烧时也不可捂汗。发烧时需多喝水,多排汗,通过汗液蒸发带走体表热量,达到降温目的。发烧时捂汗,汗液不能蒸发,会使体温持续上升,新陈代谢常随着体温升高而加快,此时耗氧量增加,轻则可使患者昏迷抽搐,严重时可导致脑细胞坏死,对中枢神经造成永久性损伤。

1、 擦拭身体

蒸发也确降温作用。专家建议使用冷自来水来帮助皮肤驱散过多的热。虽然你可以擦拭(用海绵)全身,但应特别加强一些体温较高的部位,例如腋窝及鼠蹊部。将海绵挤出过多的水后,一次擦拭一个部位,其他部位应以衣物盖住。体温将蒸发这些水分,有助于散热。

2、 热敷

假使体温不是太高,可以采用热敷来退烧。用热的湿毛巾反复擦拭病人额头、四肢,使身体散热,直到退烧为止。但是,如果体温上升到39℃以上,切勿再使用热敷退烧,应以冷敷处理,以免体温继续升高。

3、 冷敷

如果高烧无法耐受,可以采用冷敷帮助降低体温。在额头、手腕、小腿上各放一块湿冷毛巾,其他部位应以衣物盖住。当冷敷布达到体温时,应换一次,反复直到烧退为止。也可将冰块包在布袋里,放在额头上。

1、 皮肤护理,出汗较多的患者应勤换内衣,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压疮。

2、 口腔护理,对不能进食或昏迷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每天3次。

3、 体温骤退者,注意保暖,防止出汗过多导致虚脱。

4、 体温达38以上行头冷敷,体温达到39.5物理冷却在上述情况下进行。用温水或酒精洗澡,冷却后30分钟测量并记录在温度表上。

5、 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每天测量一次。

6、 饮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发烧时鼓励患者每天喝水3000ML以上;根据医生的建议,对不能进食的人进行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7、 疑似传染病者,应先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8、 绝对卧床,减少活动。

发表我的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聚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