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身

首页 > 知识 > 安全知识百科 > 老人安全 > 内容
老人健身

出太阳后再进行晨练

有些老年人认为晨练就是应该越早越好,因此喜欢一大早天还没亮就出家门进行锻炼,其实这是不科学的。丁台长表示,经过一夜的时间,污染物在空气中的堆积比较多,呼吸了这些污浊的空气对人体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太阳出来之后,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进行一定的稀释分解,空气质量就会相对好一些,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晨练活动,就比较适合人体的新陈代谢。因此一般在没有大风或明显降雨的情况下,太阳出来之前进行晨练是不太适合的。

室外运动30分钟最适宜

老年人晨练的时间应该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为最佳。中老年人在锻炼时应该多注意进行一些内在肌肉协调和柔韧性的运动,像慢走和太极拳等活动,这些运动会保持肌肉、器官的稳定性。

如有几百克重量的粪便留在直肠内,运动起来,会使人的肛肠部位有不舒服的坠胀感,影响人在运动中的快感;而且由于运动时会出汗,身体损失水分后,会自然地从肠道中吸收一部分水分,也就是从稀软的粪便中吸收回一些水分,这有可能促使大便趋于干结不易排出。

随着水分的吸收,也有可能吸收回一些存在于大便中已被分解出来的毒素。这些毒素短期内虽然不会对身体健康有明显影响,但如经常性地被吸收,则肯定对健康有害。

锻炼之前排尽大小便,轻装上阵,身体内没有负担,运动起来轻松愉快,运动的效果也更好。

步行和减肥

有规律的步行会帮你慢慢地、稳定地减掉多余的脂肪。调查显示,每周三次,每次多走4000步(大约2英里)会帮你在三个星期内减掉1磅的体重。如果你把平地步行改为登山步行,那么你会在3~4个月里减掉14磅。如果能再少吃一点儿,多走一会儿,体重会减得更快。如果说1磅相当于3500卡路里的热量,那么你需要从每天的饮食中燃烧掉或者减掉500卡路里的热量――这相当于两个面包圈、一个大蓝莓松饼和一块100克重的牛奶巧克力。

锻炼要注意做到舒适自然循序渐进

为健康而进行的锻炼,应当是轻松愉快的,容易做到的和丰富多彩的。运动的速度和力量要适宜,不能要求过高。健身运动不应追求外在的成绩,而应注重内在的效果。这样在锻炼中,就消除了竞争心理,没有精神压力,不会因要求过高而产生运动过度的危险。效果的取得,需要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因此,健身运动不要急躁贪功,要轻轻松松地渐次增加活动量,必须以生物学的适应定律为指导,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制定健身计划。要切记,在健身运动上,疲劳和痛苦是不必要的,盲目地增加强度是冒险的。

行之有素 持之以恒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但会使锻炼的效果得而复失,而且还会因身体不能适应突然的运动,造成意外损伤。健身运动本身,也需要锻炼自己的决心和毅力。中年人每次能坚持30分钟的锻炼,每周坚持3~5次,坚持数月,必见成效; 但也还要坚持下去才能保持、巩固和发展已经取得的成果。做到行之有素,持之以恒。天长日久,慢慢就会形成条件反射,那时偶有不去锻炼,总会感到若有所失,不锻炼反而不舒服了。但愿你能达到这种境界。当然,患病或身体不适时,也不要勉强自己。

(1)严格进行身体检查

安全第一老年人运动前的身体检查,其目的在于对其健康状况有一个正确认识和了解,发现潜在性疾患和危险因素,以便引起注意。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不要认为检查一次就可保多年,在开始运动或增加强度之前,需要有3个月之内的体检资料。二是检查要认真对待,不能马虎从事。有的老年人常常过高地估计自己的体力,过分自信或争胜好强心切,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根源。因此,必须听从医生的忠告,自觉约束自己,以确保安全。但也不能只考虑安全,运动量很小或不运动而走上另一个极端。

(2)运动处方要个别对待

这是指处方的内容及其运动强度要符合本人身体的实际情况。由于体力及最大心率个体差异较大,不能给予一律的运动负荷。如果按年龄的一般公式(220—年龄)机械地制定运动处方是危险的,因为用这种方法预测最大心率,对50%的老年是不准确的。60岁以上的人最大心率可高达200次/分以上,也有低至105次/分的人,所以,必须在个人实际测定的基础上,制定个别处方,即只要有可能应准确测定最大心率,而不用预测值。

1、下蹲运动

在做下蹲运动时,由于运动重心较低,会使膝关节负重过大,从引起关节疼痛,并加快关节软骨的磨损。而长时间的猛烈蹲起,也会使老年人的血压变得不稳定。

2、爬山

爬山不利保护老年人的膝关节。因为上山时膝关节的负重主要来自自身的重量;而下山时,除了负担自身体重外,还有身体向下冲的力量,这种冲击会加大对膝关节的损伤。

3、饭后散步

不少老年人把“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话当做健身格言。其实,饭后百步走并不适合所有人。从现代医学观点看,吃饭特别是吃饱饭时,老年人的心脏负荷增加,餐后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负面作用。因此,老年人应避免在饱餐后2个小时内进行运动锻炼。

生理性气短最为常见。正常情况下,老人剧烈运动后会有气短、心慌等症状。只要休息片刻便可缓解,这种情况属于生理性的气短。生理性的气短一般没有其他伴随症状。

气短时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往往提示肺部疾病。气短是肺癌、胸腔积液等慢性病的前期表现,而逐渐加重的气短症状还是肺气肿病情严重的重要标志,比如,以前能爬三层楼,现在爬二楼就气喘吁吁,这就说明气短加重了,要及时就医。

气短伴心绞痛可能是冠心病。心脏疾病(冠心病)也是引起气短的重要原因。心脏疾病引起的气短一般在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后出现,同时还会伴有心前区不适。如果长期有气短症状,并且有心绞痛、心肌梗死病史,需要考虑心衰等严重疾病。更要及早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误区一:晨练。

很多人认为早晨空气好,适合锻炼。其实,太阳出来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空气质量较差,所以晨练应安排在太阳出来后一小时,并且,不宜在车流较多的马路旁、树林密集的地方晨练,因为聚集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无益健康。其次,有雾的天气不宜晨练,因雾中含许多有害物质。第三,空腹晨练易造成低血糖。另外,早晨冠状动脉张力高,交感神经兴奋性也较高,早晨6时至中午12时心血管病发病最高,尽量选择下午或晚上活动为妥。

误区二:饭后散步。

不少老人把“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古话当作健身格言,其实,饭后百步走并不科学。从近代医学观点看,吃饭特别是吃饱饭时,老年人的心脏负荷增加,餐后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负面作用。因此老年人应该避免在饱餐后两个小时内进行运动锻炼。

发表我的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聚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