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是一款非常受学生族和上班族欢迎的网上订餐软件。在工作繁忙或者时间紧张的时候,掏出手机轻轻一点就可以订餐。不过,这看似十分方便快捷的软件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食品安全隐患。央视315晚会曝光了“饿了么”店铺黑心作坊油污横流不堪入目。食品安全涉及全民健康,那么为何最严食品安全法管不住“饿了么”呢?下面,佰佰安全网小编为您解析。
央视“3·15”晚会报道称,饿了么除了涉嫌虚假宣传之外,最让人忍受不了的就是糟糕的食品安全情况。在“饿了么”的网站上显示,网名为“食速达”的商家,菜品色泽艳丽,厨房不锈钢灶具洁净透亮,而实体店的厨房却是到处都是黑乎乎的油渍;老板娘刚刚从外面买来的火腿肠,用牙咬开外包装就直接分切配到炒饭中;掉进脏东西的饭盒,在桌上磕打一下,就直接装饭;用完盛饭板直接放在全是污渍的锅盖上。食品安全涉及全民健康,那么为何最严食品安全法管不住“饿了么”呢?下面,佰佰安全网小编为您解析。
饿了么平台默许黑作坊入驻遭央视曝光
央视“3·15晚会”前夕,北京市食药监局的执法人员对晚会曝光的位于通州区三元村的“福香来”饭店进行突击检查。脏乱不堪的后厨与平台上桌明几净的照片截然不同。据老板娘透露,该餐馆并无《餐饮经营许可证》。“因店内生意较差,由女儿联系饿了么入网,饿了么也知道我们没证。”
据曝光,饿了么上线的很多商家,根本没有经营执照和卫生许可证。饿了么甚至引导商家虚构地址、上传虚假实体照片,默认无照经营的黑作坊入驻。此前北京商报记者曾对和平里周边外卖餐饮进行调查,发现多家无证餐饮,或涉嫌伪造、变造证照的商家,店内时常有饿了么、美团外卖和百度外卖的送餐人员出入。
曝光后不到一小时,饿了么官方公众号便发布致歉信,表示紧急成立专项组,下线所有涉事违规餐厅。北京商报记者当时搜索发现,部分涉嫌违规的商家已无法搜索到,一家麻辣烫店铺无法打开,显示“商家信息有误,无法打开”字样。
“饿了么”公布整改措施 建立举报热线
被央视曝光后,“饿了么”表示在315晚会播出相关视频后,就已下线所有涉事的八家餐厅;第一时间对于当时负责商户审核的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的处理;并成立专门工作小组,重新审核全国范围的餐厅资质,发现疏漏立即下线。
除了处理315曝光的违规情况外,“饿了么”还将在全国开通10105757的24小时监督举报热线。举报一旦核实,将在48小时内处理完毕。
此外,饿了么将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协助建立商户准入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系统性加强平台对商户资质、卫生质量的管控。将推出更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险,扩大保障范围和赔付额度,承诺平台先行赔付,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饿了么”已组建百余人的线下商户品控团队,在多个城市对线下餐厅展开全面排查,对存在资质问题、卫生问题的商户立即下线处理,并尽快覆盖到全国范围。严格执行问责制度,对于审核人员审核不严、弄虚作假的情况,一经发现,一律开除。
“饿了么”将与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展开监管信息的交互,真正做到规范亮证,切实做到发现违规行为及时报告,汇报并联合执法部门整治平台上不规范商户,提高平台在线合规商户总量和服务质量。
“饿了么”被曝光时间轴
从大学生起家的“饿了么”,经过5年发展,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餐饮O2O平台,日处理订单超过10万,成了跟微信、微博相比的手机标配的APP,然而用户量如此大的“饿了么”的问题却从没间断过。下面,佰佰安全网小编就为您罗列一下“饿了么”被曝光时间轴,以便大家能够更好的了解。
2015年9月
“饿了么”被曝接入无证照餐企,记者亲测仍可上线无证照餐企。
2015年10月
媒体曝光“饿了么”网店的实体店环境脏乱差,网络登记地址与实际不符,且没有经营许可证。
2015年11月
媒体曝光“饿了么”餐厅商户后厨卫生条件堪忧,且无任何经营手续。
针对平台存在大量无证餐馆,成都市食药监局约谈“饿了么”。
2015年12月
“饿了么”被深圳市市场稽查局查处多家在网络平台售卖食品的非法营业商家。
2016年1月
“饿了么”被曝商户食品加工环境恶劣,且餐饮服务许可证与营业执照不符且已过期。
“饿了么”被曝监管漏洞,平台上竟有商户复制其他商户证照资质进行经营。
2016年3月
“饿了么”被曝擅自上线商户且提高餐品价格。
工作人员表示,“饿了么”在店内拿取餐品的价格就是门店的正价,“饿了么”擅自售出,他们也会给消费者相应的折扣,没错就是发红包。业内人士表示,按照这种模式,实际上“饿了么”在提高价格给出虚假折扣。所以“饿了么”的红包都是骗人的呢,大家高高兴兴下单以为省了钱,实际“饿了么”早已大幅提高了餐品的原价。
最严食品安全法为何管不住“饿了么”?
大家都知道,《食品安全法》中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的,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可是被曝光的饿了么,其有关合作商家并没有依法取得有关许可证。
事件出来之后,饿了么第一时间就做出了表态,紧急成立专项组,下线所有涉事违规餐厅,并连夜部署,核查全国范围的餐厅资质,接受媒体及社会各界的引导和监督。但是,唯独没有公开“道歉”两字。
饿了么创始人兼CEO张旭豪在发内部信中称,“在央视315晚会中,饿了么的食品安全监管问题被点名曝光,这暴露出公司在资质审核和管理环节存在着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一直引以为傲的公司,在经历飞速发展的同时,原来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这实在让人痛心”。
与此同时,张旭豪也坦陈,在食品安全管理上,饿了么确实存在失职之处。他和管理层也应对此承担责任。公司要感谢媒体的监督,诚恳地向信任、支持饿了么的用户表示歉意,向由此受到困扰的商户表示歉意。
公开信息显示,“饿了么”是中国最大的餐饮O2O平台之一。公司创立于2009年4月。由张旭豪、康嘉等人在上海创立。
2015年12月17日,饿了么和阿里巴巴签署投资框架性协议,阿里巴巴投资饿了么12.5亿美元,获投资后,饿了么估值超过45亿美元,继续独立运作。本轮投资后阿里占股饿了么27.7%,成为第一大股东。
被资本注入后,饿了么不得不快速跑马圈地。一位不愿署名的行业人士告诉笔者,外卖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资本对于企业的业绩是有要求的,这个行业谁圈的店多,竞争优势也会大些,在资本市场估值就会高些,在百度外卖、美团等竞争对手的追赶下,饿了么不得不跑马圈地,这也变相降低了引入店家的门槛,就出现了食品安全隐患。
在严格法律责任方面,《新食品安全法》首先是强化了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明确提出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对其生产经营的食品安全负责,规定了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追溯体系。很显然,饿了么的有些合作方并没有符合有关法律规定,作为第三方平台也负有把关不严的责任。
上述事件发生后,甚至有外卖市场的内部人士还告诉笔者,这次其实是饿了么在替行业受过,其他外卖平台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只不过饿了么是最大的外卖平台罢了,有些事情行业内部人士都是知道的,这是行业的潜规则,有些店铺都是在小区里,政府有关部门也很难监管到,但是互联网外卖平台在利益的驱使下有时会铤而走险。
令笔者感到痛心的不是饿了么暴露出外卖市场的乱局,而是去年大家一直在说的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似乎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有关监管部门面对互联网的汹涌大潮,监管创新也是没有有效跟上,很多事情也是事后追究。
相比2009年颁布的我国第一部《食品安全法》,去年十月一日正式落地的新《食品安全法》确实有诸多的进步,尤其在以法律形式固定了监管体制改革成果,针对当前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了最严厉的惩处制度。因此,新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赢得了老百姓和业内的认可。
不过,也有许多专家对此表示担忧。正如江南大学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吴林海所说的那样,虽然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有诸多的亮点,而且目前舆论一片赞歌,但仍然不得不说,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在未来的实施中将面临着诸多的难点,甚至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并不能够有效、全面地解决食用农产品与食品安全问题。
话题再次回到饿了么这个事件上,很多业内人士纷纷向笔者反映,目前,新食品安全法对于外卖市场的作用影响并不是很大,饿了么被曝光也不是偶然,在这个领域的人也都知道,行业的这个黑幕早晚得被揭开,现在问题出来了也是个好事,对于行业下一步的健康发展是有利的,外卖市场或就此结束野蛮生长的状态,下一步国家有关监管部门一定会收紧监管,整个行业会进行品质升级。
佰佰安全网小编认为,首先,有关政府部门应该尽快出台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将网络平台上的餐饮商户纳入到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订餐网站或APP应对其合作商户进行审查登记,并做好日常管理,提高准入门槛;其次,强化执法监督,进一步明确责任单位和牵头部门,切实加强对网上快餐的监督管理,加大抽查力度;第三,对违法企业等从严从重处罚,让互联网第三方平台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承担起主体责任,做好把关人。
可喜的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有消息称,北京市食药局将出台《北京市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对北京市网络食品交易提供者推行规范化管理;另外,央视“3·15”曝光饿了么之后,上海市食药局也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探索网络订餐有效监管机制,进一步督促企业落实平台主体责任,守住食品安全底线。
( 作者: 杨赓 )
小编总结
互联网绝不是法外之地,在野蛮成长的过程中,也应该遵纪守法、履行社会责任,尤其是食品行业,这是个良心产业,容不得半点马虎。
我的立场
你认为如何才能保障大家的网上订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