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是上海迪士尼乐园开园后的首个周末日,恰逢好天气,前来开启奇幻之旅的游客不在少数。不文明现象仍有发生:五六岁男孩在草丛中大便;一家长硬闯游乐项目出口处为减少等候时间;烟花灯光秀结束后,米奇大街和奇想花园附近食物包装垃圾散落一地。
迪士尼成文明“考场” 个别国人不及格
少数游客在迪士尼的不文明行为,其实并不让人意外。早在上海迪士尼尚未开园的“五一”期间,迪士尼就成了中国公众日常文明行为的“大考场”: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攀爬围墙、踩踏花草者“此起彼伏”。而迪士尼自身的商业属性和国际属性,又将这些容易反弹的不文明行为放在“聚光灯”下。在面对迪士尼的文明素养“考试”中,个别国人一再不及格。
个别国人的种种表现,可以说在“情理之中”:对那些在别的景区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攀爬围墙、踩踏花草的游客,你能指望他们在迪士尼游玩便一改陋习吗?因为对很多人来说,国际属性的迪士尼,仍不过是一个景区……而近年来,一再发生的“丢人丢到国外”的事件,也是屡见不鲜。从黄渤帕劳潜水捞中国香烟烟盒,到“国安是冠军”现身伦敦圣保罗大教堂,类似现象都曾引发过一轮又一轮热议。迪士尼“考倒”国人,不过是最新呈现。
有专家曾指出,和奥运、世博相比,迪士尼不是一个“举国项目”,也不是一个短期项目。如果数千万游客都要靠数万名志愿者来时刻“督导”,单是人力资源的动员和补给,不太现实。怎么办?自去年4月6日施行《游客不文明记录管理暂行办法》以来,已有多名游客被列入“黑名单”。不错,对一些游客而言,“黑名单”制度固然能起到一定的效用,但在“法不责众”心理的驱动下,在管理难以穷尽所有角落、涵盖到所有人的情况下,又有多少人因为有“黑名单”制度,而收敛随地便溺、随地吐痰、不懂排队、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等陋习呢?
游客不文明,折射游客素质欠缺,但是管理方也难辞其咎
个别游客在迪士尼存在一些不文明行为,折射了游客素质欠缺,但同时也彰显了监管的缺失。 首先,约束不文明行为,需要文明公约。无规则不成方圆。若大一个上海迪士尼乐园,没有自己的文明规则,要想每个游客都文明游园是不可能的。因此,要量身定制自身的文明公约,明文规定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并公示在场地和游客经过处,以文明规则时刻提醒游客注意行为文明和环境卫生,游客心中才会树立文明游园的自我约束意识,否则,游客无所遵从,就会率性而为,如果有人带坏了头,其他人也会模仿,结果,不文明游园成了集体无意识,怎么不垃圾遍地呢。
其次,游客的素质提高,原本需要管理方的教育、引导、帮助。所以,当游客来了,管理方不能缺位,做到游客走哪儿,管理和服务就要跟踪到哪儿。比如,当发现老人教唆孩子在草丛中大便,管理方立即出面制止,并引导老人带着孩子就近上厕所,不文明现象就不会发生。也许老人因为找不到厕所,不得已而为之,那么这正是管理缺失所致。进而,当管理方时时提醒游客文明游园,不文明现象就不会发生,或者少发生。况且,游客的素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因此,游客文明与否,与游乐场所的文明引导不无关系。
再次,防止破坏游园文明,离不开惩罚。文明规则和文明提示只能约束大多数人,有少数人比较任性,仅仅靠教育、引导远远不够,还要打板子。凡发现违反文明游园规则的行为,及时亮“红灯”,并开出“罚单”,才能起到有效的警示教育作用,也才能防止“破窗效应”。尤其园方只安排保洁员清扫,却没有安排专人制止,游客会认为允许随地乱扔垃圾。
迪士尼是“考场” 不如说是一面“镜子”,提升国民素质刻不容缓
以此而言,与其说迪士尼是“考场”,不如说迪士尼是一面“镜子”。而提升文明素养和公众素质,在“考场”之外、在“镜子”之外,恐怕更多的,更需潜移默化的“血脉滋养”:“三代才能培养绅士”,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一方面,稳步提升国人文明素养和公众素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应有综合、全面的考量,相应的通识教育、公德教育必须长期坚持,特别是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有关企业多年如一日地做好规范、示范、引导。
另一方面,用倒逼的方式,督促一些游客加强自律和自我约束,逐步养成良好的出游习惯、生活习惯,将严重影响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行为,与公民诚信记录挂钩是一个四两拨千斤的妙招。当然,如何注重技巧方式,确保公正公允、科学严谨,也是必须被综合考虑的问题。一句话,不管是将迪士尼看成是“考场”还是“镜子”,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克服习惯或者麻木心态,从家门口这场365天不间断的文明“大考”中,汲取进步的力量。
( 作者: 胡玲玲 )
小编总结
一个地方出现不文明现象,不应停留在一味的批评,也要自我反思,先问问自己做好了没有,更不能内外有别、区别对待,而应记取“诚于中而形于外”的道理,只有苦练内功,“本立而道生”,才能做到表里如一、内外兼修。
我的立场
您认为上海迪士尼不文明行为仅仅是游客素质不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