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王宝强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出席离婚案庭前会议,再次引发了娱乐媒体和“吃瓜群众”的围观。两个月前,王宝强在微博上曝光其妻马蓉出轨,欲与其离婚。此事迅速发酵,甚至抢了当时里约奥运会的风头。类似娱乐圈发生的事情,可以说是人类原始秩序的基本元素。天天如此,现在这样,未来也会这样。
以媒体曝光率及收入来评比科学家和演员是不准确的
不过,在演艺圈之外的学术界,王宝强同样受到关注。中国国际政法研究院院长陈中华撰文《科学家的地位不如戏子》,他不关心王宝强的婚事,但比较关心王宝强很有钱的事实。他认为,科学家比演员重要。王宝强收入很高,资产过亿,离婚案占媒体头条,有的科学家对人类生活有莫大改善,但获得的收入却很低。他认为这是一个病态的社会。
从事实判断角度来说,陈中华的描述是准确的。科学家的收入的确不如演员;媒体曝光率的确不如演员;美女粉丝也的确会迎接明星,而不会去列队欢迎一个科学家。不过,按照收入多少、媒体曝光度以及迎来送往美女的多少,来评比科学家和演员社会地位的差距是不准确的。
科学家的社会声望高于演员的社会声望。收入、媒体曝光度、迎接的粉丝量,只是几个变量而已。从秩序角度说,科学家所处的秩序维度是科学维度,而演员所处的秩序维度是艺术维度。科学和艺术各有各的秩序,科学家的成就和地位,表现在科学的创新和贡献;艺术家的成就就是作品。科学家和艺术家只能以自身的秩序衡量高下,他是一流科学家,他是一流艺术家,都是各自领域的事情。
科学家与艺人都有自己的市场
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地位,各自粉丝量是一个衡量指标。科学家肯定有粉丝,那么多学子天天学习、天天考试,学的都是科学家研究的东西。诺贝尔奖获得者、知名科学家,一直在激励着年轻人在科学领域努力。科学家的粉丝,内在的占据主流,而艺术家的粉丝,外在的占主流。科学家没有外在的粉丝也能够活,艺术家如果没有外在的粉丝,只能算是冷门艺术家。在一些人看来,王宝强也曾是群众演员,跑跑龙套,混口饭吃。
从市场的角度来说,科学家有自己的市场。尤其是实用发明型的科学家,比如袁隆平教授,身价也不低。但大多数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在市场上有不确定性,而且很多科研成果距市场产品还有很长的距离。除了实用发明型的科学家,很多科学家并不依靠市场秩序来确立自己的价值和地位。但艺术家却非常依赖市场价值,没有市场价值,很难成为受公众认可的艺术家。除非在非市场的秩序内,他们本身就有体制化的地位。
现在的科学家基本是在事业单位工作的。这是一个高度封闭、行政化、等级化的体系。要进入这个体系,需要从小功课很好,除了读到博士,有的还需要3年的博士后磨炼,然后进入职称评定竞赛,各种大奖竞赛,甚至院士评选的竞赛。
中国的演艺圈非常市场化,不仅香港艺术家到内地发展,台湾艺术家到大陆发展,日韩艺术家也需要中国市场,连好莱坞大片都考虑中国市场的需求。这说明中国演艺市场已融入全球市场。艺术家收入自然国际化,片酬动辄上千万元,甚至上亿元。大片票房几亿元已不新鲜,几十亿元才是追求。与此相比,中国的科研体制改革还没有到位,虽然也在强调国际化,强调走向市场,但市场秩序的介入还是比较表面的。当然,艺术家的市场风险可比科学家大,这个电影有票房,并不意味着那个电影有票房。而科学家的稳定性很强,风险也不大,今天是科学家,明天也是科学家。
科学、艺术、市场需正常发展而不是内在干预
投资于科学和投资于艺术产品都具有高风险性。但是投资于科学,市场回报周期很长,超出了投资资本的即期回报需求。因为没有可预计的即期回报,投资资本就没有市场价格,不能进行风险评估和利润计算,自然没办法吸引市场资本投资,顶多是依靠能够承担负价格的慈善捐款,或者本身就是零价格的政府财政资金来支持。与此相反,虽然演艺市场也有风险,但一旦赢利,就可能有很高的回报率。所以,喜欢风险、喜欢不确定性的资本和投资人就会进入这个行业。在投资市场,科学家的投资价值更没法和艺术家相比。也正是这个原因,科学研究才需要国家财政和民间慈善来支持。
如果一定要让科学家、艺术家比个高下,让每个科学家都拿高收入,或者让艺术家的收入人为压低,那一定不是正常的。科学秩序、艺术秩序、市场秩序都能够正常发育,才能让科学家、艺术家正常成长,而不能根据外在的指标,改变或者制定干预政策。
( 作者: 胡玲玲 )
小编总结
科学家和艺术家只能以自身的秩序衡量高下,他是一流科学家,他是一流艺术家,都是各自领域的事情。
我的立场
你支持拿王宝强与科学家对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