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蛳粉

首页 > 知识 > 安全知识百科 > 食品安全 > 内容
螺蛳粉

1.处理螺蛳

螺蛳粉的灵魂汤底就是用螺蛳加上筒骨以及十几样中草香料熬制的,螺蛳的选用和处理非常重要,首先买回来或者抓回来的石螺清水浸泡几天,吐完泥沙以后,石螺表面清洗干净,剪掉尾巴,便于吸收汤汁。

2.熬汤底

关键的一步来了,用老母鸡1只、猪筒骨1-2斤斩成大块,洗干净后沸水焯透,捞出再洗净,然后放入锅中加水烧开,最后放入处理好的螺蛳一起炒,炒到出香味,倒入之前的筒骨锅中,中小火煮2.5小时,螺蛳粉汤底就成功啦。

3.制作红辣油

小火炸干捞出料渣,将油放凉至140℃-150℃。油降温的同时,用二荆条辣椒面半加入白酒40克、白醋30克拌湿,分多次将油倒入细辣椒面中,充分搅拌均匀,最后放入白糖100克搅拌均匀。红油静置一晚即可。

一、大桶的汤底里的螺蛳

柳州螺蛳汤选用的螺蛳,是柳州随处可见的石螺。考古学家发现,在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远古部族“柳江人”生活于此。他们记录生活的岩洞壁画上就有“火烧石螺”的图样,而岩洞里也有很多石螺化石,都是敲去了尾部的,可见那时候的“柳江人”就已经开始嗦螺了。这么久的嗦螺史,让柳州人有了一套讲究的制螺流程:人们将采集回来的石螺经过反复淘洗之后,要先剪去尾部,再过水去除脏污,然后加多达十几种的香料入锅炒制,焙干除腥。

二、陈米才能做出来的粉

广西人民就把多余的米制成米粉,挑起一筷子一嗦,“呲溜”一声吸进嘴里,那叫一个爽。

与广西其它地方不太相同,柳州的米粉用的是陈米,经过浸泡、磨浆、调浆、挤压、熟化、成型、老化、干燥等工序处理之后,失去香气的陈米一下子变成了晶莹剔透,瓷实润滑的干榨米粉。

一、螺蛳粉的臭味,来自于哪里呢?

事实上,一般食物中的蛋白质会被微生物分解为氨基酸,在其过程中又会产生谷氨酸。而大部分臭味食物,之所以会散发出臭味,是因为它含有的独特成分:螺蛳粉中的灵魂就是-----酸笋。鲜笋在发酵变成酸笋的过程中, 其所含的半胱氨酸会逐渐转化成硫化氢。如果你还对曾经学过的生物知识有印象,应该知道硫化氢是一种存在于屁中的气味物质,它是臭味的源头之一。

二、为何螺蛳粉这么臭,还依旧让你欲罢不能呢?

由于人类开始发展的早期,原始人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生存技能,祖先很难狩猎或采集到新鲜食物,发臭的食物就成了存活续命的首要食物选择。

随着生存技能的不断提升,再后来原始人发现,轻微腐烂的食物虽然闻起来非常臭,但却变得更有风味、更加容易吸收。比如因长毛发酵而发明出的豆腐乳,就源远流传地流传了下来,成为了中国人餐桌上最常见的美味之一。而人的嗅觉有鼻前和鼻后两者区别,鼻前嗅觉是食物气味从鼻腔进入所闻到的气味,而鼻后嗅觉则是食物气味从口腔进入,你吃到或喝到的气味。这也就是说,人类对食物气味的完全感知,并不全都是依靠鼻子,发臭的食物吃起来,会非常“上头”。

一、易患食管、胃肠道疾病

一般情况来说,在吃螺蛳粉的时候,螺蛳粉的温度达到70度以上。这个温度会对口腔食道以及胃部黏膜造成强烈的烫伤。

所以有很多人在吃完螺蛳粉后,会感觉到口腔、食道以及胃部出现一些灼热感或灼痛感,这种感觉便是这些部位黏膜被烫伤后的一种症状反应。

二、影响血管肾脏健康

螺蛳粉的口感非常重,辣食盐等各种调料都非常的多。一旦长期大量吃螺蛳粉的话,

就会导致血管壁承受过高压力,从而引起血压升高现象。而且螺蛳粉中含有很多的油脂成分,长期食用的话会使血液的黏固度增加,很容易出现高脂血症,或者是会形成一些血栓、动脉粥样硬化。

三、导致体内营养不良

螺蛳粉当中含有较多的食盐、脂肪成分,热量也非常的高。但是,所含有的营养物质特别低,只是还有一些碳水化合物和极少量的蛋白质成分。

1、营养价值不高,影响身体

众所周知,孕妈是“一人吃两人补”,也就是说宝宝日常所需营养完全要依靠妈妈的摄入,妈妈吃的东西有营养宝宝才会长得壮实。相反,如果孕妈摄入的食物毫无营养,势必会影响到宝宝的健康成长。

2、抵抗能力变差,造成不适

进入孕期后,准妈妈身体抵抗力随之变弱,或许之前吃这些食物并不会对身体产生影响,但孕期身体各方面都发生了微妙变化,尤其放置时间较长的方便面中油脂可能被氧化分解,孕妈吃过后很可能会引发腹泻、呕吐、头疼的中毒现象。

除了方便面,螺蛳粉中含有腌制性食材,属于辛辣油炸偏凉性食物,这些深加工的食物并不适合孕妇经常食用,对于抵抗力较弱的妈妈们来说,很可能会中招引发身体上的消化不良、便秘等疾病。

发表我的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聚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