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包肉原名又叫“火锅肉”,是一道地道的哈尔滨美食,由于在火上快速的油炸,所以将铁锅加热了,将果汁倒入锅中,然后浸入到肉里面,这种肉被称为“锅破裂的肉”。随着时间的流逝,“火锅烤肉”变成了“火锅烤肉”。
东北在某种程度上,活在人们的想象中。东北是不是很冷?你们冬天真的会舔铁栏杆下酒吗?”“东北人是不是都人高马大的?”“东北民风是不是很彪悍,是不是经常有人因为你瞅啥就打起来的?”“东北菜是不是很难吃?”虽然东北菜没有什么高档的食材、精妙的刀工、复杂的工艺,可东北菜自有它心中的一片江湖。
肉片要大,量要足,口感要充实,正如东北人请吃饭最常说的一句话:请各位吃饱吃好啊。如果要让东北小年轻们说出他们心中最爱的东北菜,不是小鸡炖蘑菇,不是地三鲜,不是东北大拉皮,一定是锅包肉。从他们小时候起,每次去饭店,进门先点一盘锅包肉,这已经是他们下馆子的固定节目了。
锅包肉是由东北的溜肉段衍生出来的一道菜。20实际30年代,日本侵略者占领了黑龙江,一些民间工艺、美食菜谱渐渐外传,这其中就有锅包肉。传到辽宁后,辽宁人在其中加入了番茄酱或者番茄沙司,由此锅包肉不像原来那么香酥金黄,神似“樱桃肉”。
制作锅包肉通常用到猪里脊肉,再用鸡蛋或淀粉做炸浆。由于锅包肉做法多使用爆炒,锅包肉原名是“锅爆肉”,后来因为俄国宾客发音“爆”为“包”,于是改名为“锅包肉”,这个叫法也流传至今。
哈尔滨是锅包肉的起源地。相传清朝光绪年间,哈尔滨道台府府尹杜学赢的厨师郑兴文酷爱钻研厨艺。他在滨江关道衙门任官厨时,由于道台府是北方重镇的府衙,经常宴请国外宾客,为了适应外国宾客的口味,原先是咸鲜口味的“焦烧肉条”被郑兴文改为了酸甜口味的菜肴。于是,锅包肉在哈尔滨诞生,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当然,哈尔滨的锅包肉做法是最正宗的了。
锅包肉好吃,它是东北菜里是比较特别的,甜酸之于鲜咸。
1、 挂汁
锅包肉是干烹,或者说是溜和爆相结合的技法,炸好后,用大火把清汁的味道烹入肉中,肉保持焦脆的口感;糖醋里脊是溜,汁里加水淀粉,裹的汁更浓稠。锅包肉的芡是包住的,糖醋里脊的芡是流下来的。
2、 炸制的火候
锅包肉炸制的时间比糖醋里脊时间长,通常要炸制两遍,炸出的肉质干硬,口感更焦脆。糖醋里脊通常只炸制一遍就行了,炸制时间也短,以求达到外焦里嫩的最佳效果。
3、 醋的运用不同
糖醋里脊和锅包肉虽然都需要放醋,但锅包肉放醋的目的是增香,更多是醋意而不是醋味儿。糖醋里脊的酸味儿是能明显吃出来的,调味上酸甜为主,传统川菜里还要剁碎一点豆瓣放进去。
锅包肉是着名的东北菜,深受人们的喜爱。当年道台杜学瀛接待外国来宾,为了迎合他们的口味,作为滨江道署首任道台杜学瀛首席厨师的郑兴文冥思苦想才创出了“锅包肉”这道菜。这个故事鲜为人知。
做锅包肉的食材准备也是十分精致的。首先是猪里脊,还有准备勾芡用的淀粉和鸡蛋,最后是需要调汁用的糖,醋还有酱油。用猪的里脊肉来制作,将准备好的里脊肉裹上炸浆油炸,等到变成金黄色后捞出,糖醋下锅调成汁液。然后淋在炸好的锅包肉上面,如果喜欢的话还可以加一些葱花。另外猪肉要制作的比较薄一些,这样一来是更容易炸熟,入口时的口感会更好。
锅包肉制作关键有两个点,一个是炸浆,另外的一个就是料汁,如果我们捞起炸浆发现非常粘稠,下落但是不会断,那么这个时候就是正好的。
锅包肉水淀粉需要一定的比例才可以,在家做的时候,可以准备一个鸡蛋,然后加入几勺的淀粉,最后加入一勺清水,最后搅拌均匀,至于需要多少的量,可以根据需要准备的肉来定。这样的配比是刚刚合适的,炸出来后外面的糊后包始终,口感很好,当然我们还需要注意一点,就是说裹糊之前可以先在肉的外面蘸一点淀粉,这样效果更好。
1、 我们先来准备一下猪肉,在买猪肉的时候,最好是选择里脊肉,一般做锅包肉的时候我们都是选择的里脊肉。因为这个肉比较适合锅包肉的做法。将里脊肉切成条状或者是片状,不用很薄也不用很细。接着,把切好的锅包肉放进碗里,在里面加入适量的料酒和胡椒粉先搅拌均匀放在一边。
2、 在另一个干净的碗里放入一些盐和清水,先让盐融化在水里。然后加入少量的淀粉和一个鸡蛋,搅拌均匀。这样搅拌好之后,待会要给猪肉裹上一层,所以水不要放太多,不然的话,不好裹在上面不说,还容易在油锅中溅出来油,这样就不好了,所以记得要少放一点。
3、 把这些调好的淀粉倒进腌好的猪肉里,搅拌几下,备用。找一口干净的大锅,放入植物油,记得多放一些,因为我们要炸肉,太少是炸不好的。把油烧热,接着放入处理好的猪肉。放猪肉的时候要用筷子一条一条的往里放,不要全部倒进油锅里。然后用筷子多翻动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