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老年人常常在受骗后仍百思不得其解,“他们怎么对我们家的情况那么清楚呢”。的确,很多老年人就是因为骗子们知道得“太多了”而选择了相信他们。所以,一定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要因贪图小利小惠而轻易泄露自己的重要信息。信息让别人知道了,这往往是麻烦的开始。
一方面,骗子为了设计骗局会做大量的工作,按“剧本”行骗是常有的事;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发展也为骗子行骗提供了便利,电信诈骗等新式骗局打了许多人一个措手不及。在这种情况下,不轻信身边发生的“新鲜事”,不轻信陌生人的来电,不轻易回陌生号码的短信,不给骗子“表演”的机会,这是避免上当的高明做法。
骗局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骗子对老人们的心理拿捏得十分到位。如果想要在被骗后及时挽回损失,也需要仔细揣摩骗子们的心理,抓住他们的弱点,攻其破绽。
盲目为他人担保
一些老年人碍于面子盲目为他人签字做担保,甚至把自己的房产证、储蓄存单等借给他人到银行办理抵押贷款。然而,当贷款到期后,倘若借款人无力偿还这部分贷款,就要求担保人来还这笔债,如果老年人无力偿还,那么银行会依法拿担保人的储蓄,或拍卖或变卖担保人的抵押物来进行抵债等,到时后悔晚矣。
老人们自己,一是平时要多学习,多了解这方面的信息,现在有很多媒体和公安系统等在定期做这方面的宣传。二是要多些兴趣爱好、多跟人交往,让生活充实些,减少孤独心理。三是不要贪小便宜,天上不会掉下一个大烧饼。四是延迟下决定,尤其是金钱数额较大时,一定要跟家人商量。五是远离欺骗场地,那种场地,那种情境,只要你进去了,就常常会“身不由己”。骗子作案手段通常都是很高明的,有的是团伙作案,其中有把风者,有托,有虚张声势者。有的骗术看似简单,道具也不多,人也只有一两个,也一样能骗到人,为什么呢?原因之一就是骗子使用了我们心理学上的催眠技术。
老人遭遇理财诈篇如何维权
(一)通过多个渠道投诉
目前理财产品呈现多样性以及产品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如果仅依靠消法来解决这当中的欺诈、误导性销售或者投资陷阱,是不太理想的,应该多渠道解决。投资理财的服务往往是订立服务合同的过程,通过主管部门进行维权是一部分,相关投资者也可以利用《合同法》等通过诉讼方式解决问题。投资者投诉还可以找监管单位,比如证监会、银监会或保监会,甚至可以找人民银行,如果涉及诈骗,还可直接去公安机关报案。同时,投资者也可以向相关的媒体报料,曝光行业黑幕,引发社会关注,促使企业尽快解决问题。
(二)报警
报警是投资者的无奈之举,只有在他们自己没有办法追回款项的情况下,才会去报警。当然实践中的一些经济纠纷,很多当事人也想通过报警的方式来解决,这是行不通的,因此,公安部有相关的规定,明确要求公安机关不能涉足经济纠纷。因此,当投资者去公安机关报警的时候,多数时候,公安机关都以是经济纠纷为由不予立案,除非案件人数持续增多,媒体也进行了大量报道。这种情况下,公安机关才会立案侦查,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1、在市区重点部位派发传单,通过免费旅游、赠送小礼品等方式引诱群众,特别是游说中老年群体到公司参观、听课,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加快企业发展步伐等为由,以投资保健品、粮油食品等项目,与投资者签订《资产担保借款合同》等,许诺20%至30%的高额年化收益进行非法集资。
2、利用在区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的公司引诱社会公众投资,宣称为境外实力雄厚集团在境内的分支机构,编造吸引人的投资增值项目,许诺高额年化收益,承诺借款到期一次性返还本金,进行非法集资。
3、利用投资连锁酒店,将酒店经营收益权承包给投资者,投资者按投资额获取酒店收益分配权,合作承包期内可获得投资金额20%以上年利润预期收益,分期退还本息,进行非法集资。
‘要提防送上门的信息
投资者需谨慎送上门的信息,很多骗子使用电子邮件、传真和网络发布信息,哄抬股价,好让他们卖掉手中的股票。一旦他们抛掉了手中的股票,停止了对该公司的宣传,股价很快就会跌下来。
询问无法套现获利的原因
当你询问你的本金或收益时,如果你的代理人出现推拖现象,这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已经将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不要被一些你的资金现在无法获取或是被再次投到了其他的投资产品中这种借口所欺骗。
不宜对投资不闻不问“把一切事情都交给我”其实没那么简单。要经常监控自己的账户,索要常规的对账单。不要觉得质疑不了解的投资活动是件难为情的事,同时记住保留关于投资的所有谈话记录。
不轻易做选择
谨防那些“一辈子只有一次”的投资机会,特别是推销员根据内部消息提供投资建议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