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与不法医疗所勾结串通:
以“招聘”、“体检”为名,告诉求职者已被录取,要求职者到指定医院体检,待求职者交纳数十、数百元不等的体检费后,或让求职者等待录用通知,或说求职者身体不合格不予录取。因此求职者要注意:如果用工单位要求必须体检才能上岗,用工单位不应当指定医院,且此类医院也不应是私立医院或诊所。
转嫁给培训机构:
这类骗子的行骗伎俩很高明,很有“技术含量”。首先,招聘过程极为正规。打着某大型公司的名义,通过刊登广告,大量招聘各种行政、销售、业务人员。面试一板一眼毫不含糊,再许以高工资待遇,三金、保险等全有,急于找工作的求职者怎会不动心;其次,骗钱手法很隐秘,不直接收取培训费,而是让求职者将费用交到培训学校,给人的感觉是
【典型案例】
2016年2月的一天,老张在湖北武汉老家通过一个招聘网站发现一份北京建筑工地施工员的工作。网站上写着每月工资9000元,老张觉得很理想。通过电话联系,招聘方的文主管告诉老张,到北京打电话联系,他会去火车站接老张。2月24日下午,老张从北京西站出站后,却没等到原定要来接站的文主管。文主管给了个地址,让老张自己去找项目经理张先生。打通电话后,张先生让老张到一个地方见面。在路边见面后,连工地和办公室都还没看见,张先生就让老张交了1000元饭费、500元押金、200元被褥费。之后,张先生让老张去北京市大兴区黄村火车站,说“工地在那里”。到了黄村已经是晚上,老张打电话联系张先生,得到通知:太晚了,自己先住下,第二天再说。第二天一早,老张又给张先生打电话,却被告知还不能去工地,要先参加消防培训,要交培训费1000元。这时候,老张感觉自己被骗了。再后来,无论是文主管还是张先生,老张都联系不上了。
“高薪低门槛”诈骗屡得手
2012年,我市警方曾破获一起系列性酒店招工诈骗案。
犯罪嫌疑人曾某因为看电视新闻说某地破获一起酒店招工诈骗案,脑子里顿时萌生了以此牟利的念头。
各酒店发布在正规求职网站上的招聘信息成了曾某实施诈骗的“教科书”,几乎照搬照抄招聘信息的内容,只是将最后的联系方式改成自己的。
据曾某交代,一些门户网站都要求发布招聘信息的用人单位提供营业执照等证明,这虽然对自己的“生财之道”有所阻滞,但也并无大碍,在被门户网站发现他的信息有问题后,他会每隔一段时间重新上网注册新的账号以延长信息“见光”时间。
当然,更多网站、论坛,对发布招聘信息无严格的审核程序,这也让曾某有了可乘之机。
和“低门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收入”。仅以曾某一案而言,为拓展业务,曾某叫了侄女鄢某夫妻俩来帮忙,每人每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干得好还有提成。
防骗第一招——选择正规的招聘网站
求职者一定要登陆正规招聘网站,这样才能从根源上防止网络诈骗。正规的招聘网站都会仔细验证招聘单位的真实性,要求招聘方提供单位营业执照、办理职员的身份证件以及加盖公章的单位证明等,以防止虚假信息的发布。
求职者在登记电子简历时,虽然要保证资料的真实性,但要注意对某些资料的保密,家庭电话与手机不能同时添加至简历中。不要随意将自己的生活照、艺术照发到网上,照片最好选用标准证件照。
防骗第二招——私人卡/账号勿泄露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向任何公司透露自己的社会保险账号、信用卡号及银行账号。不会有哪个正规的招聘公司会需要你的这些信息,如果对方向你索要这些信息,你就该高度警觉,不要轻易提供,以免上当。
一、演双簧骗取费用:
一些劳务中介所为了获取应聘者的信任,与一些骗子公司或皮包公司合伙进行诈骗。即先由中介单位以推荐工作为名收取报名费、服务费等,后由骗子公司或皮包公司假装招聘工人,收取体检费、服装费、押金等费用,再编造种种理由拒绝上岗或中途辞退。
警方提醒:在求职时必须提高警惕,在面试之前要认真了解招聘单位的相关情况,不要轻信其花言巧语。同时,找工作时不要将本人的身份证、暂住证等有关证件随意交给招工者,防止被骗子所控制,而逼迫交出钱财。
二、捉迷藏借口敷衍:
一些中介部门在醒目地点张贴相当诱人的招聘启事吸引应聘人员上门,在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后称宣传的职位已满,并承诺尽快联系合适的单位,让应聘者留下联系方式,但其根本没法兑现,然后寻找各种借口敷衍,一般应聘者求职心切,只能采取一档多投的方法以尽快上岗,只要能找到工作,且被骗钱财金额不大,也就自认倒霉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老年人愿意把钱花在健康、养生、保健领域,尤其是一些保健品。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1年老年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调查报告》显示,7.6%的老年人相信免费体验,3.6%的老年人相信商家宣讲。有29.2%的老年人参加过商业机构组织的养生保健知识讲座或产品体验;在参加过这些讲座的老年人当中,只有35.7%的老年人没有购买产品。
但是由于老年人获得信息渠道相对单一,缺少对信息的综合判断,很容易轻信一些广告和推销员宣传的神奇疗效,以至于花了大价钱买了没有任何效用的保健品。此外,大部分老年人在上当受骗后,往往是“吃闷亏”,不进行维权,这也使得一些不良商家将目标瞄准老年人群体,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