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易被骗原因

首页 > 知识 > 安全知识百科 > 老人安全 > 内容
老人易被骗原因

据广州警方统计,中老年人(45岁以上)被电话诈骗的案件占了电话诈骗总发案数的六成。一方面老人家退休后有一定的财产,易成为诈骗目标;另一方面,老人家平时跟社会接触比较少,一听到公检法,心里就觉得害怕,就跟着骗子的思路走了。此外,对于一些新技术诈骗手段,如木马病毒等,老年人不了解,也会中招。

老年人要防范利用婚姻问题进行诈骗

其一:利用互联网搞虚拟婚姻家庭,然后骗取对方钱财。其二:利用各种传媒,以虚假的富婆身份,发布广告,重金征婚,诱人上当后,以各种理由骗取钱财。其三:婚介公司利用婚托,以恋爱、试婚为名,骗取对方钱财。其四:独居老年人为解决生活中的孤独与寂寞,积极物色伴侣,在相亲或结婚的过程中,甚至结婚以后,被对方以各种理由骗取财物,有的甚至一生的积蓄都被骗光。俗称“男找保姆、女找财主”,折射出有的老人在物色伴侣时,往往不是为了爱,而是为了财。自带饭票到别人家里去当保姆的人是少见的。

作为老年人,在体力一天天减弱的同时心智也在一天天的变弱,而这样的状态只会让自己慢慢的和社会脱节,特别是那种心态又比较差依赖性也较强的老年人在交际范围减少的时候更容易被外界的所谓的“亲情”所欺骗或者迷惑,所以当诈骗分子一眼看穿了老年人的心里想法的时候就很容易利用其行骗,所以老人中被诈骗的比例就比较高,但是基于这样的现状我们也不可能无视它的存在,我们接下来谈谈老人遇到抛物诈骗怎么办呢?

教您五招预防骗子

1.要经常读书看报,开阔自己的视野,尤其要多关注一些法制栏目的文章和节目,社区内黑板报、宣传栏、标语等宣传,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法,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从别人的上当受骗的经历中汲取教训,使自己变得理智和聪明一些。

街头诈骗手段。

雇托迷惑

雇托是不法商家惯用的手段,请来所谓的“专家”、“学者”、“权威”在公开场合介绍该产品的“特殊疗效”和发布“权威检测报告”;或指使一些人假冒患者名义写感谢信、送锦旗、现身说疗效;或在销售现场制造抢购产品,制造购者甚众、争先恐后的假象等。

回报承诺

推销者以“购买产品即可成为会员,而后推荐别人购买可获报酬,推荐越多报酬越高”的方式招揽生意、拓宽销路,这对已经失去稳定经济来源的老年人更具诱惑力,老人们一不留神就容易盲目购买产品成为会员,甚至落入非法传销的圈套。

虚夸疗效

商家打着“绿色、健康、高科技、洋产品”的旗号,宣称其产品是“包治百病、治病于无形”的灵丹妙药,片面夸大保健品功能,使消费者误以为保健品可以替代药品使用,耽误了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同时,商家对一些保健品存在的副作用及不适用对象只字不提,极可能损害消费者健康。

1、老年人理财,缺乏理财常识

绝大多数老年人缺乏金融知识,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比较封闭,一般都是听别人提起,然后动心。对金融知识了解程度仅仅停留在表面,风险意识也比较淡薄。从而使得老年人盲目进行投资理财,进入高风险的投资领域,从而遭受损失。

2、爱贪小便宜

不少的老年人爱贪小便宜,让骗子有了可乘之机。比如说有骗子慌称自己有珍宝,因缺钱想低价卖出,诱使老年人上当受骗;还骗子故意在路边丢下一打钞票或金饰引诱老年人上钩,然后以平分为由,骗得钱财;还有一些所谓的免费抽大奖、免费体验等等,大多是设下的骗局。

3、过于轻信他人

过于轻信他人,老年人经常遇到“存款变保单”的事件就是最好不过的例子。理财师表示,一些老年人到银行办理存款业务,由于轻信银行经理的夸大推销之词,“一年利息比普通存款利息高双倍”“投资3年后拿回本金,还有百分之百的分红收益”等等,很多老年人就因过于轻信他人,贪小利而被迷惑,最终落得个“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的结局。

从根本上来说,被骗,源于被骗者的内心需要。如果用贪心二字,似乎有贬低之嫌。但,贪心也是内心需要。且来看一看骗子分别满足了被骗者的哪些内心需要吧。

在任何人的社会活动中,有两种心理体验是必须得到满足的:一是价值感,二是存在感。如果这两种主观体验消失或者不稳定,人就会感觉到虚空,或恐惧。

看到许多被婚恋网站认识的“骗子”骗财骗色的当事人,总有一些共同特点,似乎他们无意识中对自己的定位比较低,也就是价值感比较低,甚至会把价值感建立在“被他人需要”的基础上,唯恐对方会看低自己,甚至会“抛弃”自己。有许多老年人被骗,似乎也是在投资或者帮人的基础上去获得“自我价值感”。从这点来说,骗子只是让你用可以看到的物质或金钱跟你交换你要的东西。

作为子女,有时候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窘境:他们一边是随时给予你人生经验和生活指导的智慧父母,一边又是器官功能衰弱、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的迟暮老人。

这代人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1946年前出生的农村老人有超过一半从没上过学。城市里也没好到哪儿去,学历在高中及以上的不到四分之一,大多数老人的最高学历是小学,甚至更低。

有无受骗经历老年人的人口学特征比较,老人们受教育水平低,带来的结果就是常识的欠缺。以理财产品为例,一般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在5%左右,因此,如果一个投资理财项目声称其月收益率就达到2%,基本可以判定为虚假理财。可是这样荒唐的骗局常常令老人趋之若鹜,过去一年里,老年人因投资理财损失的金额高达248亿元。

为何老人易遭遇保险诈骗?原因如下:

老人易遭遇保险诈骗的主要原因是不少老年人爱贪小便宜,让骗子有了可乘之机的原因。另外,就是对现在骗子行骗的手段不是很了解,再加上老人缺乏亲情,这也是导致老人遭遇保险骗局的关键。

总之,老年人相对来说文化水平较低、掌握的社会信息不够、以及老年人自身智力的退化,一些人正是利用这些从事针对老年人的违法犯罪活动。这一方面需要媒体加大宣传,让老年人知道这些骗人的伎俩。民政、社区等机构要多派义工深入老年人中,普及老人防骗小知识,防止老年人上当受骗。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然而,老人要记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义之财要不得。与此同时,老年人在投资理财或进行较高消费时,一定要提高警惕,最好能与子女事先沟通,而子女也要多关心父母的需求,平日多和老人聊聊天,让老人增强防范意识。

有很多老年人由于没有生存保障,就很容易陷入以房养老的骗局。在这里需要跟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以房养老?即把房子抵押给保险公司,但是还能继续住。然后每个月从保险公司领一笔养老金,直到身故或85岁房子就归保险公司了。

老年人之所以容易陷入以房养老骗局,除了骗子的骗术比较高明之外,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老无所依导致的。由于没有正式单位,又没有缴纳社保,那么到老的时候就没有任何保障。这个时候很多骗子就会打起老年人房子的主意,这也是以房养老骗局的由来。

还有一点也是老人容易陷入以房养老骗局的主要原因,那就是儿女不孝顺,老年人通过以房养老既满足了自己所谓的养老目的,也对子女进行了一些惩罚。但这种做法很显然是不科学的,这也是大多数老年人掉入以房养老陷阱的根本原因。

发表我的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聚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