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老人如何识别诈骗

首页 > 知识 > 安全知识百科 > 老人安全 > 内容
独居老人如何识别诈骗

骗子套路

1、地铁口派礼品 诱人听讲座

第一步:诈骗团伙选择在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等人流密集的地铁站口等地派发宣传单张,或电话联系六十岁以上老年人等形式,以免费领取礼品、免费旅游的方式引诱受害人参加推销保健品的健康讲座。

2、讲座名为健康诊疗 实为产品会销

第二步:犯罪嫌疑人平时利用电话、微信群收集有意向参加会议的受害人的信息,假意关怀,趁机套取其资料及身体状况,在推销会前告诉“讲师”,由“讲师”“对症”准备在健康讲座现场推销相对应的产品。

3、“三代中医世家”特效神药可治癌症

第三步:推销会期间,“讲师”谎称自己是所谓的“三代中医世家”“平时出诊的诊金需要800元”等身份,骗取受害人的信任,然后将普通保健品吹嘘为可以治疗癌症、糖尿病等痼疾的特效“神药”。

陷阱一 混淆保健食品与药品概念

某些经营者利用老年人对保健食品和药品概念不清、存在理解误区的弱点,暗示保健食品具有治疗效果,甚至捏造出各种功效。有些保健食品广告则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声称“包治百病”、“比药品还有效”,使用“根治”、“药到病除”等字眼,或以“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虚假承诺诱骗消费者。但事实上,保健食品不是药品,并不具有治疗功效。

陷阱二 虚构“权威证明”骗取信任

某些商家发布非法保健品广告,假借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或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其保健品的功效作背书,还有保健品广告含有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措辞,从而诱导老年人对相关保健品功效深信不疑。

犯罪嫌疑充分利用了中老年妇女心地善良、关心家人和子女以及迷信的一面,在骗取他们的信任后进行诈骗。很多中老年人白天由于子女上班等很多原因,大都自己在家,这也增加了嫌疑人利用中老年人孤立无援进行诈骗的机会。针对以上情况,老年人朋友在平时生活中做到以下几点:

1、谨慎对待陌生人的搭讪,不要轻易将家庭情况告知陌生人;

2、不迷信、不贪财,社会上根本不存在能掐会算的“神医”,遇到有人声称捡到钱财、在工地挖到金银财宝或者文物时要及时报警;

3、需要动用家中巨额财物一定要及时告知子女或身边亲属;

4、出现上述情况时,马上打电话核实情况,这样就不会被骗。诈骗案件种类很多,而且手段不断翻新。平时各种报刊都会报到,需要大家多看,多讲,多听,提高防范意识和警觉性。

电话欠费诈骗。

是目前社会危害性最大的一种电信诈骗形式。不法分子冒充电信局工作人员向事主拨打电话告知其话机欠费,在被叫用户声明并非本人所用话机后,即谎称该用户个人身份信息可能被他人冒用申报办理了欠费话机,并声称要帮助联系报案。尔后,再由一名自称公安局的男子接听电话,称事主名下登记的电话和银行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活动,目前公安机关正在秘密调查中,事主有可能被判刑。有的事主为急于澄清自己,便将自己其他电话号码及存款情况告知不法分子。不法分子便谎称为确保事主不受损失,让事主将银行存款转移至其指定的所谓安全账号进行保管,并通过电话一步步指引事主进行转账操作,达到诈骗目的。此类诈骗犯罪侵害的对象以女性居多,且基本为警惕性差容易上当受骗的中老年人;犯罪分子拨打诈骗电话的作案时间段一般集中在其他家庭成员外出,中老年人独自在家的周一至周五的11时至16时;犯罪嫌疑人均使用异地银行卡、电话卡作案,银行卡大多在广东的广州、珠海等地开户,使用的电话多为019、00019开头的网络电话或使用一号通**的电话。

骗术1 垃圾邮件骗账户密码

诈骗分子以垃圾邮件的形式大量发送欺诈性邮件,邮件多以中奖、顾问、对账等内容引诱用户在邮件中填入金融账号和密码,或是以各种紧迫的理由要求收件人登录某网页提交用户名、密码、身份证号、信用卡号等信息,继而盗窃用户资金。

骗术2 建类似域名

犯罪分子建立起域名和网页内容都与真正网上银行系统、网上证券交易平台极为相似的网站,引诱用户输入账号、密码等信息,进而通过真正的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系统或者伪造银行储蓄卡、证券交易卡盗窃资金。

骗术3 真网站上假消息

此类犯罪活动往往建立电子商务网站,或是在比较知名、大型的电子商务网站上发布虚假商品销售信息,犯罪分子在收到受害人的购物汇款后就会销声匿迹。

发表我的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聚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