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偶老人应对诈骗

首页 > 知识 > 安全知识百科 > 老人安全 > 内容
丧偶老人应对诈骗

很多老年人在得知老伴亡故的消息后,都会表现得麻木不仁,呆若木鸡。这种麻木不仁并不意味情感淡漠,而是情感休克的表现。麻木不仁可以看做是对噩耗的排斥,也是对自己无力驾驭的强烈情感的制服。这个阶段可能持续几个小时至一星期。

切忌贪小便宜。对飞来的横财和好处特别是不熟悉的人所许诺的利益要深思和调查,要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克服占便宜心里,就不会对突如其来的横财和好处欣喜若狂,要三思而后行。

针对老年女性更容易受骗的问题,安全感低在女性身上也表现的尤为突出。因为女性的生理和心理衰退较男性出现的更早。特别是更年期的症状出现,使得女性较男性更关注自身的健康,加之女性性格柔弱,特别容易陷入与健康相关的骗局。

千万不要慌张,一旦发现被骗,赶快想办法及时掌握对方的有罪证据,迅速报警,要防止打草惊蛇,有人认为把钱追回是关键,所以在发现上当后想私了,于是主动上门去恳求骗子返还财产,这是很愚蠢的办法,这等于告诉对方骗局已经暴露,提醒骗子赶快逃跑,聪明的做法是,一方面装做仍闷在鼓里,随时掌握对方行踪,一方面查明对方骗财的流向及时报案。

第一、

不要轻信各种报上刊登的征婚交友广告,如果认识了想与成婚的异性,要对其真实身份和家庭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尤其要辨别对方身份证的真假,必要时可请公安机关帮忙。对于初次认识的异性,一定要审查其身份证。

第二、

在结婚登记前,最好不要有经济往来,特别是大笔的经济往来,如大额的借款等等。

第三、

提高警惕,加强防范。对刚接触、不太了解的人,要多留个心眼,保持警惕,注意鉴别对方的许诺和自我介绍。骗子在行骗过程中还是有很多漏洞和破绽的,只要稍作留心,并通过调查,就能从中发现问题。

第四、

如若被骗,要保存好相关证据材料,并把材料以书面形式交至地方公安局,协助公安机关调查取证。

人到了晚年,就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怀,而一旦跟家人、亲戚的亲密联系不足,面对陌生人递过来的“关爱”橄榄枝,老年人很难去设防,要被欺骗很容易。在很多的保健产品诈骗中,骗子就对老人关怀备至,嘘寒问暖。另外诈骗者通过电话等手段谎称自己是老人的儿孙,并且用自己遇到急事为由头要一大笔钱。看似简单的手段,却因为被骗者独居、与儿孙联系少,一时情急,屡屡得手。

1、老年人在家时间居多,要熟悉邻居的家庭成员、常来常往的亲戚。有可疑人或陌生人经常观望、敲门等,必要时拨打“110”报警。

2、当有人打电话问您家中是否有其他人时,可回答“要不让我儿子来听电话”等。对上门维修、送货、送礼等身份不能肯定的人员,要查明其身份。

3、老年人家里不要存放大量现金、首饰、存折和其他贵重物品,不要将存单、账号、密码等记在本子上。

要防止老年人上当受骗,离不开家人对老人的关怀。可以说,在骗子面前,老年人是弱势群体,需要家人的保护。因此,在呼吁警方加强打击的同时,建议天下的儿女们,把你们平时从报纸、电视、广播里看到或听到的新老骗局讲给年迈的父母们听,让他们知晓如何辨别、如何防范,帮助老人们守好他们的养命钱,这会有一定预防作用的。当然,社区也应召集老年人开防骗交流会,请当地警方将搜集到的典型案例和骗子的伎俩讲给老人们上一堂防骗课。毕竟,社会不能眼看着老人们上当受骗而无所作为。

诈骗团伙正是利用了老年人的弱点,打着为人算命、代人驱鬼、替人消灾等幌子,在人流量较多的地方寻找独行的中老年妇女为目标,团伙成员互相配合,上演了一出出“神医”诈骗闹剧。还有一个原因是监管打击力度不够,致使他们的行骗行为不能得到及时制止。往往是在媒体曝光后,相关部门才引起重视并开始介入。

现在假币诈骗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诈骗手段,由于老人上了年纪眼神不好,并且警惕性较差,因此成为了假币诈骗团伙的首要目标,那么当老人遇到假币诈骗怎么办呢?这个时候一定不要慌张,当有人跟自己换购现金的时候,一定要自己观看,最好找验钞机过一下,以确保自己收到的不是假币,如果已经收到假币的话,应该将收到的假币上缴到银行或公安机关,以免假币再坑人,千万不要自己在使用假币和私自收藏假币,这样都是违法的。如果是数量较多的则要即刻报警,以便抓住罪犯。

人老了,交际圈子越来越小,那些轻信陌生人的老人,恐怕身边已没有多少能说话的熟人了。他们孤单,想与人交往,可要么不敢,要么被人嫌弃。于是乎,甜嘴蜜舌的骗子就钻空子了,因为老人太想听那些“高兴话”了。如果有个人像亲人一般地嘘寒问暖,关怀备至,老年人的心理防线不会这般被轻易攻破的。

城市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社会各界在关注老年人养老保障的社会功能以外,一个现象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在相当一段时间,不少老年人在遇到骗局的时候,很容易受骗上当被忽悠。有些老年人还深陷其中,甚至对家人和有关部门的劝说很反感。那么,在关注老年人的经济生活、医疗保障和社会活动以外,怎样让老年人在遇到违反常识的陷阱面前有一个清醒状态,这很值得相关管理和研究机构以及老年人家属重视。

老年人在与不知底细的陌生人交往时要有一定的警惕性,不要轻信花言巧语,不要贪图小恩小惠,不要随意透露个人真实信息,尤其涉及到钱的问题时,更要多加戒备,考虑周全,如果无法做出正确判断或者有任何疑问,不要立刻做决定,多征求子女和身边朋友的意见,做到三思而后行。要与时俱进,经常看新闻读报纸,增长见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老年人平常要多听、多看,多了解社会上的人和事,多看新闻读报纸,关心国事民生,尤其要多关注一些法制栏目,开阔自己视野,吸取他人的经验,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对各种骗术的防范和鉴别能力。

百姓的热捧也带来了新一轮商机

各厂家纷纷推出名目繁多的老年人保健品。记者在北京市一家大型保健品市场调查时发现,大蒜油胶囊、番茄红素胶囊、深海鱼油、大豆卵磷脂胶囊、螺旋藻胶囊……简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主要集中在三类:一是抗衰老,二是加强免疫力,三是预防心脑血管、糖尿病、肿瘤等各种疾病。有些厂家还专门推出了“老年人套餐”,比如一种包含螺旋藻、海参肽、甲壳素、卵磷脂的产品,据称能解决老年人所有的亚健康问题。

忽悠老年人的几大噱头

一边是老人猛买保健品,另一边却是做儿女的因家中老人被不法保健品坑害的投诉,“打爆”了各地工商局投诉举报中心的电话。

北京市工商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接到诸如“外婆晨练遭遇保健托儿”、“借健康讲座之名巧取豪夺……”的投诉,早就习以为常了,每年总得有好几百起。徐华锋对此表示:“其实,这些牟取利益的不法厂家多是小商小贩,大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使用的欺骗手段也很雷同,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识别。

莫贪小便宜,拒绝小“恩惠”。不要贪图在街边、公园里陌生人派发的传单或所谓免费派发的药、提供的身体检查以及参观等“小恩小惠”,要坚决予以拒绝,更不要留下家中电话号码,防止引狼入室,留下后患。

不要参加所谓公司提供的讲座、免费旅游、免费茶话会及免费参观公司经营等活动,防止受其蒙蔽。据警方称,在抓获的犯罪分子行骗心得日记中就赫然写着:只要老年人上公司参观或参加免费旅游等活动,其行骗就“成功”了一半。

不要相信有高额回报的各种名目的投资。一是银行明文禁止以高额回报形式进行非法经营活动,二是当真的很高利润的公司生产经营时,它根本不需要向群众吸收“投资”。天上不会掉下来馅饼,即使有,也是陷阱。

不要盲目相信高额回报公司的宣传和表面“实力”,防止一叶蔽目。据警方近年破获的这类案件来看,为了欺骗老年人,他们在这方面非常舍得投入:一是大做宣传,在报刊上做广告,或印制精美宣传画册;二是伪装门面,显示实力,一般都租用高档写字楼,并进行豪华装修。

发表我的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聚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