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如何识别诈骗

首页 > 知识 > 安全知识百科 > 老人安全 > 内容
空巢老人如何识别诈骗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人。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现象尤其引人关注。2012年10月29日,首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介绍,空巢老人比例很大,到2050年,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再次引发关注。

怎样识别呢?

冒充公检法机关诈骗

犯罪分子使用任意显号网络电话,冒充邮政、工商、电信、银行以及公检法等单位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受害人邮寄包裹涉毒、有线电视或电话欠费、信用卡恶意透支、被他人盗用身份注册公司涉嫌犯罪等由头,以没收受害人银行存款进行威胁,骗取受害人汇转资金到指定账户。

冒充领导诈骗。

其手段是:冒充某系统或单位主要领导,通过短信或直接拨打下级单位领导电话,编造各种事由,诱骗事主钱财。

冒充熟人诈骗。

此类诈骗俗称“猜猜我是谁”,即冒充事主外地朋友通过电话先与事主联系,谎称次日要去事主所在城市看望事主,但第二天通过电话谎称自己在途中出车祸或被抓需要用钱,但自己随身所带钱财不够,从而诱骗事主邮汇钱款。

中奖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往往以公司庆典或新产品促销抽奖为由,通过拨打电话或手机短信的形式通知受害人中了大奖,一旦回复,便称兑奖必须另外交纳所得税或者手续费等各种费用,否则不予兑奖,利用受害人的贪利心理,通过电话指引受害人将所谓的中奖需要的各种名目的手续费或个人所得税汇款至其提供的账户。

婚姻诈骗,简称婚骗,是以婚姻为诱饵诈骗钱财,俗称“放鸽子”是最常见的婚姻诈骗形式。婚姻诈骗已经演变成利用真实身份和证件进行合法登记结婚的新型诈骗,这种也是最难打击的。

避免被骗婚,就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不发昏,不要感觉自己有女朋友了,有妻子了,就发昏了,女方如果对自己稍微好一点,就感觉要把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她,毕竟不是知根知底的人,也不了解,自己辛辛苦苦挣得钱,还是要多留一个心眼的,不要被表面现象蒙蔽了双眼。

如果在相亲的过程中,或者是结婚之后,发现女方有不正常的表现,一直编造各种理由向自己伸手要钱,并且要自己单独回自己老家,不让自己同行的话,这些不正常的举动,自己都要小心一点,注意一点,如果女方离家后,就联系不上了,要及时的报警,不要等着自己会回来回家,还有如果女方装疯卖傻,逼迫男方离婚的,也要及时报警。

一,不要贪小便宜。被骗的人一般都是喜欢贪便宜的人,骗子就是以一些小优惠什么的来吸引你的注意,使你放松戒备,从而上当受骗。

二,不要相信主动搭讪的陌生人。与你非亲非故,却在人海之中偏偏选中你,跟你搭讪。很大程度上都是有目的的,不管他什么目的,总之不会对你有什么好处。不要相信。

三,熟记几个权威的网站域名。很多对互联网不是特别了解的用户,在一接触网上支付的操作时,往往不知道如何是好。也没有相应的防范措施,误入钓鱼网站,或者在中病毒的电脑上进行操作,损失是很惨重。如果在这时,记住几个官方域名,在跳转网页的时候,留心一下是否正确,安装杀毒软件,实时保护电脑,就不会被盗账号、密码了。

四,不要抱侥幸心理。首先,骗子会在百度等搜索引擎或知名网站上发布广告,用丰厚的奖励或者报酬什么的作为诱饵,留下看似正常的联系方式,让你主动联系到他。之后的一系列操作,他都会模仿正规部门。让你觉得他是正规的。有时候,你会看出一些端倪。比如,最近网站上很出名的招聘,淘宝刷客、网络打字员。我个人遇到的就是,让你签一份电子合同,然后分配任务时却专门挑一些你概念含糊不清并且无法完成的任务。淘宝刷客,居然要求应聘者在一个B2C网站上面给店家刷信誉。当时觉得十分可笑。网络打字员,互联网如此发达,会Type的多不胜数,居然高薪聘请网络打字员,目的就是骗取一些邮费。这些时候,如果抱着他可能是真的这样的心理,就会被骗得很惨。

网络购物诈骗

是指事主在互联网上因购买商品时而发生的诈骗案件。其表现形式有以下6种:

1、多次汇款

骗子以未收到货款或提出要汇款到一定数目方能将以前款项退还等各种理由迫使事主多次汇款。

2、假链接、假网页

骗子为事主提供虚假链接或网页,交易往往显示不成功,让事主多次往里汇钱。

3、拒绝安全支付法

骗子以种种理由拒绝使用网站的第三方安全支付工具,比如谎称“我自己的账户最近出现故障,不能用安全支付收款”或“不使用网易宝,因为要收手续费,可以再给你算便宜一些”等等。

4、收取订金骗钱法

骗子要求事主先付一定数额的订金或保证金,然后才发货。然后就会利用事主急于拿到货物的迫切心理以种种看似合理的理由,诱使事主追加订金。

5、约见汇款

混淆保健食品与药品概念

某些经营者利用老年人对保健食品和药品概念不清、存在理解误区的弱点,暗示保健食品具有治疗效果,甚至捏造出各种功效。有些保健食品广告则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声称“包治百病”、“比药品还有效”,使用“根治”、“药到病除”等字眼,或以“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虚假承诺诱骗消费者。但事实上,保健食品不是药品,并不具有治疗功效。

虚构“权威证明”骗取信任

某些商家发布非法保健品广告,假借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或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其保健品的功效作背书,还有保健品广告含有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措辞,从而诱导老年人对相关保健品功效深信不疑。

很多家里有老人的朋友都对保健仪器跟保健药材深恶痛绝(以下统称为保健品),这些销售人员不仅忽悠老人购买这些乱七八糟不知有效没效的东西,还时不时挑起家庭矛盾。更可气的是给老人灌输子女不买就是不孝顺的理念。

以推销假药、医疗器械诈骗中老年人的案件,通常以团伙作案居多,部分成员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为了行骗,犯罪分子不惜购买用于诊疗的电脑设备、医疗器械和仪器,通过开展免费讲座、免费体检或“专家咨询”的手段博取群众信任,趁机推销假药。

“这类诈骗流动性大,市民发现受骗后对方早已人去楼空。”如何识别这类诈骗?工作人员提醒广大市民,对送上门的“免费体检”要引起警惕;在辨识假冒保健品时,可注意产品的包装上是否有国药准字、食健字等标志;遇到有人吹嘘有知名专家教授讲解保健知识,且讲解结束后,由“专家”接受咨询,其间推荐药品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老年医疗器械消费陷阱的主要手段

1、“免费”骗局

有的老年保健品经营者常装扮成“义诊医生”,在社区、街道像模像样地免费进行一些血压、血脂和钙缺乏等常规检查,煞有介事地指出老年人有这样那样的严重疾病,然后推销其产品,甚至开通免费健康咨询热线,花言巧语推荐保健品。

2、健康讲座

推销者抓住老年人体弱多病,渴望健康的心理,办班授课,聚集人气。先讲一些疑难杂症的病症、成因、危害及防治难度,借机夸大所推销产品的效果,忽悠听课者上当购买。

3、馈赠诱惑

老年人大都勤俭节约,保健品商家往往会根据老人的兴趣、爱好和生活需要,设置附赠小礼品或抽奖,以诱惑其购买保健品。

4、雇托诱骗

高薪招募推销员,利用老年亲戚、朋友、同事等关系进行游说,推销其产品;请所谓“专家”、“学者”、“权威”在公开场合介绍产品的“特殊疗效”,发布“权威检测报告”;指使他人假冒患者名义写感谢信、送锦旗、现身说疗效;在销售现场制造抢购假象诱骗消费者购买等等。在一连串手段的交互作用下,普通的保健品变成了既治疗又滋补的良药,甚至可以“包治百病”。

发表我的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聚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