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性食物中毒

首页 > 知识 > 安全知识百科 > 食品安全 > 内容
动物性食物中毒

1.发病呈爆发性,有潜伏期(比较短),多在摄食后数分钟到数天内发作。

2.共同进食史:患者有相同的进食病史,比如都在某家饭店吃过饭。

3.有相同的 临床表现,多为消化道症状。

4.不会传染 也就是说你食物中毒了,但是我不会得病,这也是和传染病的最大的鉴别点。

河豚鱼中毒以后就会出现唇、舌、面部或肢端感觉异常,有麻木或漂浮感,可抵制呼吸中枢,病死率极高,食品中检测出河豚毒素,

含高组胺鱼类中毒以后就会出现类似过敏性症状,如脸红、头晕、心跳、呼吸急促、心慌、脉快、胸闷和血压下降等,部分病人眼结膜充血、瞳孔散大、视力模糊,口舌及四肢发麻、恶心、呕吐、腹痛、荨麻疹等,检测剩余食品组胺含量大于 100mg/100g。常见的食品有青皮红肉鱼类,如鲭鱼、鲐鱼、金枪鱼、黄鳝等。

鱼类产生的组胺可导致中毒。组胺是鱼体腐败引起的组胺酸分解产生的,食用这种含有组胺的鱼类可引起机体组胺样过敏反应。组胺中毒的临床特点是发病快,症状轻,恢复也快。主要的症状为面部、胸部及全身皮肤潮红,眼结膜充血,并伴有头晕、头痛、脉快、心跳与呼吸加快、血压下降,有时出现寻麻疹,咽部烧灼感,个别患者可出现哮喘样症状等。组胺中毒的治疗主要是应用抗组胺药物和对症治疗。预防的关键是食用新鲜鱼,或冷冻保藏鱼类,防止鱼类腐败变质,不要食用腐败变质的鱼类。

预防措施:中毒的主要预防措施为禁止食用动物甲状腺,屠宰家畜时应严格要求摘除甲状腺并妥善处理,防止在修割的碎肉中混进甲状腺,向广大群众宣传甲状腺中毒危害,预防误食。同时。市民购买时注意识别。专家提醒,市民要提高识别甲状腺体的能力,尤其在购买个体出售的畜肉时,不要误买或误食带有甲状腺体的喉管。

常见的动物性食物中毒多由“三腺”引起,即误食动物的甲状腺、肾上腺、病变的淋巴结引起,其中又以误食动物的甲状腺最为多见。这些卫生部门明令禁止食用的东西,由于少数屠宰人员在加工时不慎未将“三腺”剔除干净,以至混入下脚料中被低价出售。一旦误食,可引发食物中毒。

甲状腺:甲状腺是一种内分泌腺,可以分泌激素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和正常发育。误食各种动物甲状腺均可引起中毒,临床上以误服猪甲状腺中毒者最为多见,主要中毒原因是屠宰时未将动物甲状腺剔除所至。

除了甲状腺外,专家特别提醒动物的肾上腺、病变的淋巴结(与甲状腺一起常称为“三腺”)因其含有毒素或病原微生物,误食后可引起食物中毒,所以在屠宰后必须要摘除。

肾上腺:动物的肾上腺俗称“小腰子”,位于两侧肾脏的前方,呈褐色,肾上腺外面包着一层白色的纤维膜。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使人体内水盐代谢发生障碍,引起血压升高,肌肉无力,促进脂肪的分解和重新分布;肾上腺中还含有肾上腺髓质激素,可使人全身血管收缩,心跳加快,促使糖原分解,引起血糖升高。

食物中毒中毒是由于吃了未摘除甲状腺的猪喉头气管,或猪血脖肉(颈口肉)所致;食入动物的甲状腺后,突然大量外来的甲状腺激素扰乱了人体正常的内分泌活动,产生甲状腺机能亢进的临床表现,特别是严重影响了下丘脑功能,而造成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

要是出现动物性食物中毒以后最初的症状就是头痛。发病者多数在食后一段时间内就会出现症状,动物性食物中毒是有潜伏期,误食动物甲状腺中毒的潜伏期为一天左右,短者一小时,最长十日,一般多在食后12—36小时发病。

症状:开始为头痛、头昏或眩晕,失眠、无力、四肢酸痛、关节疼痛。中毒轻者只有头晕、无力、体重减轻,1周左右即可恢复。重症者有失眠,眼及手振颤、局部或全身脱皮、脱发、起疹、起泡等;女性可出现月经不调或闭经,有的病人还可出现过度兴奋、躁动、哭笑无常等精神症状。中毒后病程较长,一般要在中毒2-3周后才能恢复,有些病人较长时间存在头痛、头昏、乏力等。严重的会丧失生命。

发表我的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聚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