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高原的人,消化功能会受影响,胃张力降低,蠕动减慢,排空时间延长;同时,缺氧也使消化液分泌量减少,维生素消耗量增加。
主食尽量选一些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以软、流食为佳,如面条、稀饭等,副食则以清淡、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为主。
另外,每顿饭不能吃太多,七成饱即可,尤其晚餐不可过量,以免增加胃肠负担,使心肺受压,造成胸闷心慌。
由于高原气候干燥,水分流失快,很多游客急于补水,其实,饮水过多对尚未适应高原环境的人不是好事,可能引起肺水肿。
减少食盐摄入,禁烟禁酒,能减轻高原反应。
番茄、豆制品可防高原反应
多吃抗氧化食物,能预防高原反应。番茄、橘子、豆制品、茶叶等食物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C、大豆异黄酮等营养成分,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由于高原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与内陆、平原截然不同的气候特点。海拨高、 空气稀薄、气压低、空气中含氧量减少,很容易使人们处于缺氧状态。进而出现头疼,头晕,胸闷,气短,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高原反应症状。
大家都知道巧克力是一种非常美味的食品,热量和糖分都比较高,对补充体力非常有效果。所以很多户外旅行者,都会携带一些巧克力。但是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巧克力缓解高原反应的作用并不是很大。要想真正的预防和抵抗高原反应,只能通过口服红景天等专业治疗高原反应的药物才可以。
温馨提醒:
很多人去高海拔地区旅游,因为缺氧就可能出现高原反应,再吸烟就更容易缺氧了。因为吸烟过程中有一氧化碳的吸入,会影响氧气和血红蛋白的亲合力,一氧化碳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2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
初到高原地区要想减少高原反应,就要要吃易消化、营养丰富及含有多种维生素的食品,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进食不宜过饱,不吸烟,少饮酒。初到高原环境发生了特殊变化,人体生理状况也发生了改变,因此初到高原的人们饮食方面应注意,主食尽量以软、流食为好,如面条、粥类,副食应以清淡、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为主。
温馨提醒:
高原反应也会引起胃肠道反应,胃肠道的症状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严重者有恶心、呕吐,甚至腹痛。曾有人快速到达海拔5100m时突然下腹绞痛,腹胀并伴有压迫感,恶心,有便意但无腹泻;当迅速撤回到4000m时症状逐渐消失。
高原反应头疼的解决办法
1、吸氧
如果进入高原,遇到头疼的情况可以使用自带的氧气罐吸氧,不过吸氧并不能完全阻止高原反应,只能暂时缓解,停止吸氧后仍然会出现头疼。
2、吃止痛药
高原反应头疼可以吃些止痛药予以缓解,例如阿司匹林;也可以吃一些利尿药,例如氢氯噻嗪等。
3、往低海拔撤离
高原反应头疼厉害时,当下撤到海拔较低的地方,症状很快会自行消失。
4、避免疾走
当头疼胸闷厉害的时候卧床休息,降低身体耗氧量。
高原反应是人体急进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各种病理性反应,是高原地区独有的常见病。高原反应的发病率与上山速度、海拔高度、居住时间以及体质等有关。一般来讲,平原人快速进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时,50%~75%的人出现高原反应,但经3~10天后症状逐渐消失。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失眠,食欲减退,疲倦,呼吸困难等。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常为前额和双颞部跳痛,夜间或早晨起床时疼痛加重。肺通气增加如用口呼吸,轻度活动等可使头痛减轻。
服用肌苷片是可以抗高原反应的,其基本原理是肌苷片能直接透过细胞膜进入体细胞,活化丙酮酸氧化酶类,从而使处于低能缺氧状态下的细胞能继续顺利进行代谢,并参与人体能量代谢与蛋白质的合成。所以,肌苷片是可以用于抗高原反应的。
高原反应是人体急进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各种病理性反应,是高原地区独有的常见病。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失眠,食欲减退,疲倦,呼吸困难等。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常为前额和双颞部跳痛,夜间或早晨起床时疼痛加重。当出现高原反应时,可以使用相应的泡腾片进行治疗,例如维生素C泡腾片、对乙酰氨基酚泡腾片等。维生素C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防止紧张的作用,放松的作用,可以当做高原反应的辅助用药;对乙酰氨基酚泡腾片可以缓解疼痛,降低体温,治疗发热的症状。当遇到严重的高原反应的时候,要立即吸氧气,遇到咳嗽不止,神志不清的时候,赶紧送往医院。一般川进青出,人均一瓶就够;走新藏线的时候,人均2瓶以上是必备品。
对于精神紧张、烦躁不安、心动过速者可酌情使用镇静剂。一般可选地西泮5mg,口服或肌内注射;氯丙嗪0.3~0.5mg口服。应该注意此类药能抑制呼吸中枢,加重缺氧,故应严格掌握,尤其在夜间更要慎用。
头痛严重者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止疼药。
恶心呕吐者可选用普鲁氯哌嗪,口服或肌内注射;异丙嗪,口服或肌内注射;还可以使用舒必利防治急性高原病的呕吐。
氨茶碱具有舒张支气管,增加心肌收缩力,并可降低肺动脉压,改善换气功能。
高原反应的发生与体内水分潴留有关,因此可以使用利尿剂进行治疗。常用的利尿剂是乙酰唑胺,它是一种较强的碳酸酐酶抑制剂。在美国是公认的首选药,它的疗效主要与利尿和增加肺通气有关。通常进入红细胞的CO2在碳酸酐酶的作用下通常与水结合成碳酸,随后离解成氢离子和碳酸氢根。高原缺氧可刺激颈动脉体周围化学感受器,使通气过多,肺泡气PCO2降低,并出现呼吸性碱中毒,动脉血pH值上升,因而抑制呼吸中枢。乙酰唑胺能抑制碳酸酐酶,促使肾小管分泌氢离子减少,钠和重碳酸盐排泄增多,尿呈碱性,产生利尿;同时血液中氢离子浓度增高,pH值下降,而产生代谢性酸中毒。因此,乙酰唑胺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将刺激周围化学感受器,使肺通气量增加,提高肺泡氧分压,保持血氧饱和度。另外,由于利尿作用,能阻止体液潴留,减少夜间ADH分泌,降低脑脊液的产生,从而有降低脑压的作用。
高原反应是人体突然从平原到达高海拔地区后,身体为了适应随着海拔高度升高而造成气压差,空气干燥,含氧量少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变化。这个适应的过程大概需要三到五天的时间,如果在适应的几天内一直通过吸氧气来缓解症状,身体将永远无法适应高原地区。从而导致的后果是一会不吸氧气,身体就会发生严重的不适应。因此,一般来说轻、中型病人原则上不宜吸氧为好,因为间断性小量吸氧有可能延缓机体高原的习服过程。对特别重者,例如肺气肿患者,可低流量吸氧,一般每分钟1~2L为合适,并且快速转移至低海拔的地区就医。
高原反应症状轻微时应该多休息,多喝水,症状严重时可服药或输液,市面上常见的治疗高原反应的药品,主要有携氧片、高原安、西洋参含片、葡萄糖冲剂、肌甘片、散列通等。还可以使用乙酰唑胺、对乙酰氨基酚以及阿司匹林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