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障碍

首页 > 知识 > 安全知识百科 > 女性安全 > 内容
情感障碍

1、 遗传学因素

家系调查发现,双相I型障碍先证者的一级亲属中双相障碍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的一级亲属中发病率高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分子遗传学方面,不少学者探讨了与双相障碍可能有关的标记基因,但尚无确切可重复验证的结果,双相障碍的易感基因尚需进一步研究。目前,有关双相障碍遗传方式倾向为多基因遗传。

2、 生物学因素

①神经生化,精神药理学研究和神经递质代谢研究证实,患者存在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和相应受体功能改变,大脑神经突触间隙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含量异常;②5-羟色胺(5-HT)功能活动缺乏可能是双相障碍的基础,是易患双相障碍的素质标志;③去甲肾上腺素(NE)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去甲肾上腺素功能活动增强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④多巴胺(DA)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

1、 有时焦虑

焦虑是一种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健康或安全及其它不良后果的心境。正常人在预期不利或执行无把握的任务时也会出现相应的焦虑现象。

2、 有时欣快

患者自我感觉良好,十分满意、幸福愉快,但不生动,不伴有相应的言语和动作的增多,对疾病无自知力,给人以呆傻、愚蠢、幼稚的感觉。如伴有轻度兴奋、调皮的行为、浅薄的诙谐,以玩笑的口气回答严肃的问题等表现时称诙谐性欣快。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3、 有时情感倒错

患者的情感反应与当时处境和思维内容不相称或相反。如亲人死亡时不悲反喜,遇高兴事时反而痛哭流涕等。见于精神分裂症。

临床表现

以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伴有思维奔逸或迟缓,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躁狂状态时患者心境高扬,与所处的境遇不相称,可以兴高采烈,易激惹、激越、忿怒、焦虑,严重者可以出现与心境协调或不协调的妄想、幻觉等精神症状。抑郁状态时病人心情不佳、苦恼、忧伤到悲观、绝望,高兴不起来,兴趣丧失,自我评价低,严重者出现自杀观念和行为,病情呈昼重夜轻的节律变化。

1、 治疗原则

长期治疗原则

由于双相障碍几乎终身以循环方式反复发作,其发作的频率远较抑郁障碍为高,因此应坚持长期治疗原则。急性期治疗目的是控制症状、缩短病程;巩固期治疗目的是防止症状复燃、促使社会功能的恢复;维持期治疗目的在于防止复发、维持良好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综合治疗原则

应采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危机干预等措施的综合运用,提高疗效、改善依从性、预防复发和自杀、改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体化治疗原则

需要考虑患者性别、年龄、主要症状、躯体情况、是否合并使用药物、首发或复发、既往治疗史等多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从较低剂量起始,根据患者反应滴定。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治疗反应、不良反应以及可能出现的药物相互作用等及时调整,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

1、 了解自我,接受自我。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往往是形成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要保持心理健康,不仅要了解自己的长处兴趣、能力性格更了解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并要正视它们。

2、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确定是防止心理异常的根本条件。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和能力协调并处理好各种关系保证心理反应的适度防止异常。

3、 劳逸结合科学用脑一定的学习压力可以激起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对心理的健康大有裨益。因此,我们提倡勤于用脑。但是,过度用脑,则会使大脑的神经活动遭到破坏,导致心理疲劳使智力下降、精神萎靡失眠疲惫。

4、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既是心理健康的条件,又是心理健康的表现良好际关系的建立不是靠逢迎谄媚,而是靠诚实友善,严于律已,乐于助人等高堂的品格。

1、 心境表格

心境表格就是关于患者的心境状态日记,记录某类心境什么时候开始或结束,也包括睡眠、药物和生活应激源的信息。心境表格有助于帮助患者意识到自己是否复发心境障碍,也有助于定期复查,医生对患者的状况、疗效如何等。

2、 按时吃药

大脑分泌的血清素不足会导致躁郁症,这是一种慢性病,也需要终身吃药维持血清素的较高浓度,避免复发。所以对于躁郁症来说,按时吃药、长期吃药、定期复诊是必须坚持的。

3、 依靠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感到与自己惯常打交道的人有情感联系,这是一个重要的抵抗抑郁的保护因素。与家人、朋友建立相互爱护、迁就的关系,进行简单而又节制的社交生活,能更好地预防患者陷入抑郁状态。

4、 远离酒精和消遣性药物

发表我的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聚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