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

首页 > 知识 > 安全知识百科 > 公共场所安全 > 内容
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突发事件根据其影响类型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四类。根据其危害程度可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突发事件预警级别

一般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影响力大小、人员及财产损失等情况,由高到低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个级别,并依次采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来加以表示。

从广义上,突发事件可被理解为突然发生的事情:第一层的含义是事件发生、发展的速度很快,出乎意料;第二层的含义是事件难以应对,必须采取非常规方法来处理。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1、特别重大(Ⅰ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地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的;核设施发生需要进入场外应急的严重核事故,或事故辐射后果可能影响邻省和境外的,或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3级以上的核事件;台湾核设施中发生的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4级以上的核事故;周边国家核设施中发生的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4级以上的核事故;

洗澡时突然晕倒急救法

1.出现这种情况不必惊慌,只要立即离开浴室躺下,并喝一杯热水慢慢就会恢复正常。

2.如果较重,也要放松休息,取平卧位,最好用身边可取到的书、衣服等把腿垫高。待稍微好一点后,应把窗户打开通风,用冷毛巾擦身体,从颜面擦到脚趾,然后穿上衣服,头向窗口,就会恢复。

割脉急救

割脉引起大量出血,使肢体循环血量骤减,若延误抢救时间则会出现休克而死亡。

1、迅速将无菌棉垫或消毒纱布多层压迫止血,或加压包扎伤口。

2、加压包扎后出血仍不止者,应在心脏近端按规定方法行止血带止血,或在血管搏动明显处采用血管钳止血。

3、自杀者取头低足高位,以保证脑部和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

4、送医院急救。

脑贫血急救法

1.当发现晕厥的患者时,要帮他把衣服解开,尽量把腿抬高,平卧。此时不要忘记再仔细检查一下身体有无外伤,若有出血等情况,应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一、引发的突然性

突发事件是事物内在矛盾由量变到质变飞跃过程,是通过一定的契机诱发的,诱因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不易发现的隐蔽性,它以什么方式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是人们所无法把握的,这就是说突发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态势和影响深度,是难以预测的。

二、目的明确性

任何突发事件(除自然事件外),都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欲望性,因为人们选择和行为的目标,都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自然事件本身虽无目的性,但是在处理这类事件的过程中,人们的目的性也是十分明显的。

三、瞬间的聚众性

任何一类突发事件,都必然要涉及一部分人的切身利益,使其产生心理压力和变化,引起人们的关注和不安也属正常。尤其是社会性的突发事件,多是由少数人操纵,通过宣传鼓动把一些群众卷到事件中来。近期,在一些地方因地界、征地、拆迁安置而发生的突发性事件,往往是一人纠合,数人响应,使其具有聚众性。

(一)突发性

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具有相当的不可预见性,即使是重大疫情的发生也难以预知并控制。当突发事件发生后,事物原有的发展格局突然被打乱,使人们既得利益丧失或可能丧失,而且超出了正常社会秩序和人们的心理惯性运行,因此突发性事件出现后,人们往往措手不及,难以应对,整个工作、生活秩序混乱,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破坏性强,危害严重

突发事件的发生会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根本利益和行为准则产生严重威胁,其影响的范围通常不仅仅涉及个人,而且还具有群体性的特点。因此突发事件造成对社会系统的高度破坏性,导致资金、资产的流失,甚至人员伤亡,还会损坏组织形象及个人信誉等。由于突发公共事件的连发性强,损失的放大效应显著,往往会对社会秩序、社会功能、环境与资源等造成严重的破坏,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以及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造成强烈的冲击。

突发事件预警级别

一般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影响力大小、人员及财产损失等情况,由高到低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个级别,并依次采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来加以表示。

1、红色等级(1级):高风险。预计1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会随时发生,事态正在不断蔓延。

2、橙色等级(2级):较高风险。预计2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会随时发生,事态正在逐步扩大。

3、黄色等级(3级):一般风险。预计3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会随时发生,事态有扩大的趋势。

4、蓝色等级(4级):低风险。预计4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会随时发生,事态可能会扩大。

突发事件的出现是非常不幸的,人们无法忘记灾难带来的痛苦。但更应反思灾难背后的隐忧,导致灾难性突发事件爆发的根源才是最大的祸端。探究重大突发事件在我国产生的原因,既有主客观方面的必然因素,也有一些偶然性很大、不可预见的自然因素。

地理环境复杂 自然灾害频发

从自然的角度分析,我国地貌复杂,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灾难发生频度高、灾害损失严重。据统计,我国有70%以上人口,80%以上工农业和城市受到各种灾害严重威胁,2/3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位于地震高危区。

全国有2/3的国土面积不同程度受到洪水威胁,特别是长江、黄河、淮河等七大江河中下游地区,集中了全国1/2的人口,1/3的耕地,3/4的工农业产值,而两岸许多地区的地面都处于洪水水位以下。

1.积极响应

这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首要原则,是能否有效应对的前提条件。积极响应的原则要求在接到启动应急预案、要求按应急预案的响应级别响应的第一时间快速作出反应:启动部门应急预案、相关领导到达指定指挥位置、应急分队到达事件现场。

2.分工负责

根据不同的响应等级和事发状态的需要,按照应急预案中的分工,独立负责地实施紧急应对。所有的情况有人应对、所有的现场有人到达、所有的事态有人控制、所有的保障有人供给。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忙而不乱、有条不紊,避免有事无人做、有人无事做,应对挤堆和应对盲区的现象出现。

3.部门配合

突发事件的应对是非常态下进行的,部门间的配合尤显重要。在应对的过程中,部门间原有的职能分工有可能被打破,原有的工作职责可能需要重新组合。许多时候,事件的现场只有需要应对的事态一方和作为应对事态队伍的另一方。因而面对需要应对的事态,参与应对的所有部门应该配合成为一个整体,避免因部门间的已职与彼职之争或推卸,影响应对突发事件的大局。

发表我的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聚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