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偶老人防诈骗

首页 > 知识 > 安全知识百科 > 老人安全 > 内容
丧偶老人防诈骗

丧偶老人的家庭即便可能原来比较平稳幸福,子女孝顺,家庭和睦,本人文化水平也较高,却并不能减弱丧偶老人的抑郁倾向,夫妻双方健在时,夫妻恩爱,感情好,一方去世后,另一方更易出现强烈的丧偶反应。而女性老人情况尤甚。丧偶反应不一定从配偶去世开始,有时,从配偶罹患绝症开始,哪怕经年的与老伴一起与疾病纠缠,对老伴的病逝已经成为可预见的死亡,但是有时候女性对死亡的接纳态度也是由个体而不一样的,可能始终没有完全接纳丈夫死亡的现实。

也有很多人都见过丧偶老人,也许你的家里也有丧偶老人,更有可能你家里的丧偶老人也遭遇过诈骗,换位思考一下,那面如何才能减轻丧偶老人遭受诈骗的羞愧心理呢?这看起来比追回钱财更重要。

为了更好的预防婚姻诈骗,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确认有效的身份信息。

遇到不认识的人来做媒,或把外地人介绍过来,应及时确认介绍人和被介绍人的身份信息,当怀疑是假的身份信息,自己不能确认时,可以求助当地公安机关帮助确认,并保留有效的身份信息和对方照片等相关证据材料,当案发时,可以把这些身份信息及时地送到公安机关,为破案提供线索。

二、不要有大金额来往。

在登记结婚前,最好不要有经济来往,切忌给现金或贵金属饰品。在女方要求礼金时,男方应控制礼金的支取方式。如给礼金时可以要求带女方去把钱存入银行,把存折给女方,自己控制存折密码。还有的会在和男方生活期间,以各种理由找男方借钱,这时男方家里更应该提高警惕。

三、仔细甄别借口和。

手机的诈骗

手机的诈骗案例五花八门,越来越多名堂,主要分为信息和电话两种手段。相信大多数的人都收到过诈骗短信;温情短信、中奖短信、银行消费短信、冒充某某单位骗人捐款的短信,这些都可算是小儿科的手段,他们无非是希望我们进行下一步的咨询,只有谨慎点,不要带着疑问去与其沟通,骗子就无可下手。骗,往往是得到了信任后才能得手,有些骗子会冒充久违朋友身份,可恶的有些不法分子在得到通讯信息后冒充亲属而进行诈骗,这些案例很多,而且上当的人也非常多。如:周女士的包包和手机都被偷了,不法分子利用周女士的通讯信息向她老公问银行卡的密码,在她老公完全没觉惕的情况下,不法分子很可能就得手了。大家尽量不要把亲属的称呼存在手机里,以免造成没必要的损失,对于有交涉到金钱的短信和电话,尽可能的先确认身份。

子女的情感和心理支持普遍缺失

2015年5月,国家卫计委发布了《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报告显示,目前家庭规模小型化,2人、3人家庭成为家庭类型主体。同时,家庭类型多样化,核心家庭占六成以上,单人家庭、空巢家庭不断涌现。

“老年人,退休在家,普遍孤独。多数与儿女分开居住,寡朋少友,缺少社交活动。而有些不法人员组织纷繁复杂的讲座,为老年人结交一些朋友来打发时间、充实生活提供了机会。”戴萌萌分析:“孤独感使老人处于无助的境地,缺少心理和情感的支持,很容易产生一种被遗弃的感觉。这时的老人内心是脆弱的,外人一点关心都会让他们感动不已。而不法分子正是利用老人的这一弱点。”

上门“关心慰问”老人,给老人做家务、按摩、洗脚,频繁给老人发短信、打电话。这往往使老人对这些“孝顺的孩子”放松警惕,从而相信他们宣传的产品功效,更有甚者,即使发现了自己上当受骗,他们也愿意为了能有人说说话,继续与销售人员保持联系。

子女要多和老人交流沟通,成为老人取得外界信息的窗户。这样不仅老人自身有了更多的识别能力,而且即使出现类似情况,对儿女的劝解,老人也更听得进去。子女发现老人上当,也可不用当面“对质”,以免引起父母抵触。可带他们在网络、电视上查找相关案例,细致地讲解这些人是怎么受骗的,找到他们与案例中受害者的相似之处。也可以让父母的朋友、邻居在平时聊天时有意说出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用事实让老人自己认识到问题,主动纠错。

老年人相对来说文化水平较低、掌握的社会信息不够、以及老年人自身智力的退化,一些人正是利用这些从事针对老年人的违法犯罪活动,而老年人也很容易被骗。这一方面需要媒体加大宣传,让老年人知道这些骗人的伎俩;民政、社区等机构也要多派志愿者深入老年人中,普及知识,防止老年人上当受骗;同时,相关部门更要加大打击力度,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老年人大多是从穷日子熬过来的,买东西时一分钱也舍不得多花,爱买便宜货。一些骗子正是瞄准了老年人贪小便宜的心理,用假货、劣货冒充名牌、正品,以所谓“出厂价、跳楼价”作诱饵钓老人上当。其次,有一些老年人,虽然退休多年,但是又碍于面子,不想被后辈们说他们老无所用,想用自己的积蓄通过投资赚点生活费以满足成就感,也成为骗子们的目标。

可找父母坐下来,郑重告诉他们公检法绝不会通过电话或短信办案,也不会用类似“110”等电话或短信通知或询问当事人。对打电话、发短信的陌生人,绝不透露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账号等信息,不要转账汇款,也不要按指示到ATM机上查账。即使对方说出了自己的名字,也不能相信对方身份,一定要及时告诉家人,让家人辨别。儿女也趁父母不在时打电话给骗子,警告他们停止向父母行骗,否则将报警,如对方态度强硬,也可直接向当地公安报警。

发表我的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聚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