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髓损伤

首页 > 知识 > 安全知识百科 > 医疗卫生 > 内容
颈髓损伤

上颈髓损伤(颈1-2)

伤势较危重,休克期过后四肢表现为痉挛性截瘫。由于呼吸肌麻痹,可迅速致命。如出现心律不齐、血压不稳等内脏功能紊乱表现,常提示延髓受累。

中颈髓损伤(颈5-7)

为颈膨大部,表现为四肢瘫,如以颈5偏重,则隔肌明显麻痹,肱二头肌,三角肌反射减弱或消失,颈部以下感觉丧失。如以颈6为主,则三角肌功能改变多不明显。该部损伤双上肢多为迟缓性瘫。

下颈髓(颈8一胸1)

损伤主要以下肢瘫为主,上肢主要表现为手内在肌变化。如骨间肌,蚓状肌萎缩,形成爪形手等。

完全性损伤损伤

平面以下感觉完全丧失,两侧均等,运动功能丧失比较彻底,无任何肌肉收缩存在。部分性损伤者可存在着某些运动,呈不对称分布。感觉障碍无固定范围和形式。通常认为肢体反射性屈曲后并不伸直为单相反射,提示为完全性损伤,反射屈曲后又回到原位为双相反射,可能为不完全损伤。

1.颅骨牵引

闭合性颈髓损伤有颈椎骨折脱位者应先做颅骨牵引。X线摄片证实有椎管内骨片压迫和上下关节绞锁者,应先做椎板切除,摘除骨片和解除关节绞锁后,再做颅骨牵引。进行多次X线摄片可了解颈椎复位情况,并做腰穿以了解脑脊液通畅情况,确实不能恢复者,再考虑手术探查。

2.损伤早期应行药物治疗

主要药物有甲基强的松龙、地塞米松、速尿、神经节苷脂等。

3.手术治疗

扩创缝合,椎板切除减压,清除异物、骨片、血肿,修补硬脊膜瘘以及神经根吻合。

4.对症治疗

(1)注意营养,加强护理 双下肢经常做被动运动及骨凸出处做肌肉按摩。以防止和及时处理压疮。

(2)预防尿路感染 有尿潴留者应留置导尿管或做耻骨上膀胱造瘘,防止尿路感染。

颈椎脊髓损伤后遗症的共同表现有:

1、脊髓休克:脊髓受损后损伤平面之下完全性迟缓性瘫痪,各种反射、感觉及括约肌功能消失,数小时内开始恢复,2-4周完全恢复。在教严重的损伤也有脊髓休克的过程,一般在3-6周后才逐渐出现受损水平以下的脊髓功能活动。在脊髓休克期很难判断脊髓受损是功能性的还是器质性的。但手上当时或者数小时内基友完全性的感觉丧失,特别是肢体瘫痪伴有震动决的丧失,提示有器质性损伤。脊髓休克时间越长,说明脊髓损伤越严重。

2、感觉障碍:脊髓完全损伤者受损平面以下各种感觉均丧失:部分损伤者视受损程度不同而保留有部分感觉。

3、运动功能:在脊髓休克期过后,受损平面以下的运动功能仍完全消失,但肌张力高,反射亢进:部分损伤者则在休克期过后逐步出现部分肌肉的自主活动。脊髓损伤后出现受损阶段支配肌肉的松弛、萎缩及腱反射消失等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体征时,有定位诊断的意义。

颈部脊髓损伤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损伤,常造成患者死亡或残疾。颈上段脊髓损伤者易发生四肢瘫痪,如果膈肌和肋间肌瘫痪,可发生呼吸困难,常致患者迅速死亡。颈下段脊髓损伤者在损伤平面以下出现肢体瘫痪,上肢呈节段性感觉和运动障碍;由于胸部呼吸肌瘫痪,患者仅有腹式呼吸,同时伴有括约肌功能障碍和Horner综合征。脊髓完全断裂者可立即发生弛缓性完全瘫痪,损伤平面以下各种感觉和反射消失,一般不能恢复。

在临床上,如果病人出现颈椎损伤而导致高位截瘫,这是一种很严重的病症。出现这种病症后,在治疗上如果病人生命体征及全身状态允许,尽量采取手术治疗,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同时配合口服神经营养药物,但是高位截瘫后术后效果一般预后不良。另外,出现高位截瘫后护理很重要,因为病人卧床后容易导致出现肺部感染、褥疮、静脉血栓等合并症。所以病人卧床后应该鼓励病人尽量多喝水,常用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以免发生呼吸道和肺部的感染。骶尾部要经常通气、通风,做局部的按摩,以减少褥疮发生。还要进行被动的下肢肌肉锻炼,以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视损伤程度和部位而定。

1.颈上段脊髓损伤

易发生四肢瘫痪,如果膈肌和肋间肌瘫痪,可发生呼吸困难,常致患者迅速死亡。

2.颈下段脊髓损伤

在损伤平面以下出现肢体瘫痪,上肢呈节段性感觉和运动障碍。由于胸部呼吸肌瘫痪,患者仅有腹式呼吸,同时伴有括约肌功能障碍和Horner综合征。

3.脊髓完全断裂

可立即发生弛缓性完全瘫痪,损伤平面以下各种感觉和反射消失,一般不能恢复。

4.部分损伤

也可能立即出现与完全断裂同样严重的完全截瘫,也可能随脊髓出血、水肿的发展,在数天内症状逐渐加重。如仅为脊髓震荡,一般在数天或数周内,脊髓功能可逐渐恢复。损伤限于脊髓半侧时,可出现Brown-Sequard综合征,即损伤侧发生运动障碍,对侧有痛觉及温度觉障碍。

颈椎脊髓损伤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

Frankel五级评定方法(1969年) A B C D E

A: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及运动消失;

B: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存在(仅存某些骶区感觉),运动丧失;

C: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存在,无效运动(即无有用功能存在),肌力小于3级;

D: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存在,有效运动,肌力大于3级,可扶拐行走;

E:感觉及运动正常,大小便功能良好,病理反射存在。

A级(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包括S4-S5(鞍区)无任何运动及感觉功能保留;

B级(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包括S4-S5(鞍区)有感觉功能保留,但无任何运动功能保留;

1、心理护理:患者因脊髓受伤不全瘫后,引起生活自理能力丧失,使患者产生很大的生活压力,护理上需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尊重患者,主动关心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2、生命体征的监测:要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3、维持体温正常 颈段脊髓损伤时,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受伤平面以下皮肤不能出汗,易产生高热,首先物理降温,其次遵医嘱行药物降温,该患者体温过高,先后多种降温措施,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4、加强生活护理 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坚持做好基础护理,保持病室空气新鲜,病床单位整洁,勤换衣物,温水擦浴,使患者倍感舒适

5、疼痛的护理 受伤者会感到极其疼痛,疼痛是难免的,先后使用心理疏导,分散注意力,给予止痛药等镇痛措施止痛。

检查

1.X线摄片

可显示颈椎骨折脱位、关节绞锁、异物及骨折片压迫和椎间隙狭窄等情况。有助于判断脊髓损伤的性质和程度。但要特别谨慎勿使颈椎扭动,致脊髓损伤加重。X线片正常亦不能完全排除颈髓损伤。

2.CT扫描

对骨结构的显示比MRI更清晰,不仅可发现骨折、脱位,并可显示椎管腔变形和脊髓受压现象。

3.MRI检查

对脊髓和椎间盘的显示优于CT检查,矢状面能直接观察到脊髓损伤的范围和程度以及有无椎管内血肿等。特别是慢性脊髓损伤,明显优于CT扫描。

4.腰椎穿刺及脑脊液动力学试验

有时腰穿可发现血性脑脊液。

5.压颈试验

受伤后截瘫逐渐出现或加重者,如情况允许,应尽早做腰穿和压颈试验,可获取蛛网膜下腔梗阻的依据。

6.脊髓腔碘水造影

发表我的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聚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