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

首页 > 知识 > 安全知识百科 > 食品安全 > 内容
葡萄酒

“速”要控制

按照现在的天气温度,自酿葡萄酒一般在20-30天就开启饮用,但一次酿制的葡萄酒肯定是喝不完,多余的葡萄酒就要将其装瓶保存,密封,放入阴凉干燥处,饮用的时候随时可取。家庭酿制的葡萄酒建议尽快饮用完,不宜存放太久。

“瓶”要选好

有些朋友在自酿葡萄酒时,会把家里的瓶瓶罐罐几乎都用上,什么玻璃瓶、塑料瓶、不锈钢桶、陶瓷坛等等纷纷“上阵”。建议酿葡萄酒时最好不要用塑料、不锈钢、铝等材质的器皿盛装,以免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对身体有害的物质。自酿葡萄酒最好选用玻璃或陶瓷器皿,且容器上部要留有30%左右的空间,以免酒液溢出。

“糖”要适度

通常家里用来酿酒的葡萄并不是专门酿酒的葡萄,而是生食葡萄,因为糖度不够,多数自酿者会在酿酒过程中加入白砂糖。过多加糖会使葡萄酒的酒精度高,也可能出现将酿酒酵母杀死而影响发酵的情况。在自酿葡萄酒过程中,建议加糖量控制在葡萄总重量的15%-20%。

自酿葡萄酒需要老熟吗?

性急的家庭酿酒人,看到葡萄皮漂上来,酒体清亮亮,酒味有了就开始喝,甜甜香香的很不错。到了二次发酵期间,酒体老红了,味道已经很浓郁,喝着感觉比瓶装商品酒好多了。但是,这期间还是不建议喝,因为距离美酒还有相当差距。不论白酒、果酒还是啤酒,只要是发酵酿制,就会有不安全的因素。发酵物含有果胶,存在谷物的皮,葡萄皮里,会产生一种有害物质,叫做甲醇。这个物质比较毒,跟乙醇的化学性质相似,也有酒味。人体摄入4毫升中毒,10毫升失明,30毫升活不成。人体对于甲醇没有分解、排泄能力,会在体内积累害人。所以甲醇含量是我们的酒水执行标准的核心指标之一,绝对不可达标。目前我国葡萄酒的执行标准“GB15037--2006”里明确规定,甲醇含量不大于250mg/L。

开始正式酿造了。这里有两种不同的做法,有的人是直接将葡萄放进容器里发酵,果肉会自己变烂;有的则是先将葡萄捏碎,然后在放入容器里发酵,这样做发酵的效果会好一点。关于葡萄和容器的比例,因为后期发酵的原因,葡萄会膨胀,所以放入的葡萄的体积,最多是容器体积的三分之二,多了会溢出来。另外,葡萄放进去以后,可根据自己的口味放些糖进去,最好是冰糖。小编的感觉是,不放糖,做出来的葡萄酒就是干红葡萄酒,加了糖,就变成了甜葡萄酒了。关于冰糖的用量,10斤葡萄最多放2斤冰糖,当然,喜欢甜的可以多加。

葡萄的晾干。清洗好的葡萄,放在竹篦子里控水,接下来就是晾制,这是很重要的一步。上面也提到了,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不能见到一点水,即使是纯净水之类的也不能有,只要是水没晾干净,就很容易把葡萄酒做坏。只要时间够了,外面的水分基本上都会挥发掉,如果不放心,还可以再用电风扇吹一下,效果更好。

酿制过程中的工艺与温控和最后的食品安全检测,因为自酿的设备与工艺以及温控上的不足,无法排除发酵过程中的杂质,比如葡萄皮中的果胶在果胶酶或热能的作用下会分解出甲醇,葡萄中的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再经过酶的催化作用生成杂醇油。甲醇即使工业酒精,这个危害轻者不适,重则失明甚至丧命都有可能,杂醇油的毒副作用和麻醉作用比酒精强,会让神经系统充血,使人头痛!

杀菌,一般的自制葡萄酒原料准备前,根本就没有杀菌过程,最标准的就是开水烫烫,但就这样很多人也懒得操作,所以酿制出来的葡萄酒菌群超标那是必须的!所以喝了不光会上头,还可能拉肚子!

家庭自酿的环境下,根本无法做到正规酿酒的条件要求。而家庭环境,又是一个非常不理想、各种微生物混杂的空间。家庭自酿者很难在做酒的全程控制好其它杂菌,因此家庭自酿的酒有很大的杂菌污染隐患,即使没有在酒面上形成明显的油膜、发霉,但混在葡萄汁液中的杂菌,已经悄然生成了会让人喝了头疼的高级醇、生物胺等有害物质。

自酿葡萄酒,小心甲醛含量超标

大部分人酿葡萄酒都很简单,就是将葡萄洗净后沥干水份、捣碎、加入糖后、放在一个玻璃瓶里自行发酵,放上一两个月就可以喝了~但是,这些都是不达标的生产工艺。

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雷胄熙、肖凤霞曾对自酿葡萄酒与市售葡萄酒中的甲醇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0个自酿葡萄酒中有2个甲醇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而市面上所售的,3个葡萄酒甲醇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且含量远低于10个自酿葡萄酒。

甲醇来源于植物组织,因此在酿造过程中很难完全避免。不过,在工业生产中通过工艺控制可以较好地限制甲醇的产生量。在大规模的葡萄酒生产中,为了提高出汁率以及方便澄清,会添加外源的果胶酶来分解果胶。这些外源的果胶水解酶本身并不导致甲醇的生成,从总体上来说就降低了酒中甲醇的含量。对原料的筛选,以及对发酵条件的严格控制,都可以避免产生过多的甲醇。

发表我的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聚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