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疑病先占观念。
患者坚持认为自己患有一种或者几种严重的躯体疾病。患者围绕自己所担心或相信自己所患的疾病,过分关注自己的躯体感受。但并未达到荒谬、妄想的程度。
2.不适的躯体主诉。
在疑病观念的支配下,患者对通常出现的生理现象和异常感觉做出疑病性解释,并表现出相应的躯体症状。主诉或症状可只限于某一部位、器官或系统,也可涉及全身。不同患者的症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患者症状非常具体,描述的症状鲜明、逼真,表现为定位清楚的病感。也有的患者具有定位不清的病感,性质模糊,难以言表,只知道自己体虚有病,状态不佳。有的患者存有对身体变形的疑虑或先占观念,认为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鼻子、脸、眼睛或女性胸部等)是畸形或丑陋的。患者因此到处反复求医,做各种医学检查或者手术。尽管各种检查结果阴性,不同医生的解释和保证均不能打消其疑虑。辗转于综合医院各科就诊,患者与医生之间很容易出现矛盾冲突。
1、性格缺陷
孤僻、固执、内向、过分关注自身、敏感、自我中心、自恋、兴趣狭窄、胆怯、脆弱、暗示性强的性格可为疑病症的发生发展提供重要条件。
2、恐惧衍生疑病
见到自己亲属或朋友死于某种严重疾病,就会怀疑自己也步其后尘。见到人家得肝癌,就会觉得肝区不适,听到别人患鼻咽癌,就会反复检查鼻咽。
3、医源性因素
医生的不恰当言论,过多的医学仪器检查,不必要的过分治疗,不必要的手术等等都可能促进疑病观念的产生。
4、继发获益,会巩固疑病症状。
有些疑病症状是产生于长期的压抑、处境困顿、缺少关爱。病人的身份可以获得别人关爱,获得暂时的支持,这时病人就会继发获益,疑病症状会因而会巩固下来。
预防疑病症的四大绝招
1、不要看有关医学卫生的书刊和其他宣教资料,这是疑病症预防乃至心理治疗的重要原则。
一、适当运动
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适当进行一些户外运动,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疑病症状。家属注意督促患者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一些娱乐治疗,或参加体育锻炼,转移其注意力,使之逐步摆脱疑病观念。所以,应鼓励患者带着自己的不舒服,干自己该干的事情,从而获得有用感和有价值感,改善自己的不良心境。
二、转移注意力
如果疑病症患者能够将注意力从自己的病情上转移出来,不过分地把自己的身体状况放在心上,可以使疑病症状减轻。要想使疑病症有所缓解,就应建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如发展几种爱好,广泛结交朋友,加强对未来生活的参与,使自己忙起来。
这样就没有精力过分地关注自己,没有时间忧心忡忡、思虑重重,而使病情置于脑后,这种疑病症心理疗法有利于消除患者躯体不适,并使其在紧张忙碌的生活中,具有充实感和成就感。忘记“恶疾”,可以说是反向治疗中最有效的疑病症疗法。
1、干扰正常生活
得了疑病症后,患者总是窝在家里,为自己的“病”发愁,饮食、起居、家务等日常生活所需进行的活动,患者一概提不起兴趣
2、施加不良情绪
得了疑病症,基本就意味了远离了快乐,终日伴随患者的只有焦虑、恐惧、紧张、烦躁、抑郁和无奈。
3、带来躯体不适
疑病症患者承受着负面情绪侵扰,出现睡眠障碍很常见。长期的睡眠不足,很容易导致植物神经紊乱,于是我们看到很多疑病症患者都有心悸、胸闷、气短、头晕、口干口苦等症状。
4、破坏家庭和睦
疑病症患者因为身体上的一些轻微不适,而怀疑自己得了“重病”,本就内心焦虑、烦躁,由于科学仪器检查不到这些“心病”症状,因此家属的不理解,往往会使得患者十分失望、抑郁和愤怒。
5、打乱工作秩序
以精神治疗为主,辅以药物治疗。
精神治疗
疑病症图册以支持性心理治疗为主,在耐心倾听患者陈述与仔细检查之后,以事实说明所疑疾病缺乏根据,切忌潦草检查与简单解释。如配合其它治疗,疗效可能更好。对暗示性较高的患者,在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催眠暗示可能获良效。
药物治疗
无多大俾益。抗焦虑与抗抑郁药可消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抗精神病仅对少数患者有效,哌迷清(2~8mg/d)对单一症状的疑病症可能有良效。
中药治疗
药(热)熨疗法、敷贴疗法、敷脐疗法、熏洗疗法等。
疑病症指对自身感觉或征象作出患有不切实际的病态解释,致使整个身心被由此产生的疑虑、烦恼和恐惧所占据的一种神经症。准确来说是属于一种心理疾病。这种病主要发生在两类人群身上。一部分人是因为亲友或熟悉的人患病后对自己造成的潜在影响;另一部分人则是由于曲解了医生的言语和医学知识,或由于误信了不正确的科普宣传,产生了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过度关注和担心,误以为自己生了重病。
■专家提醒:不要太把自己身体当回事
对“疑病症”患者而言,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不要太把自己身体当回事”。产生“疑病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患者心理压力过大,时间长了会导致心理焦虑,甚至导致抑郁症,同时也会影响到身体某些器官的病变。对此,李培凯建议,患者最主要的是消除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