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心理问题

首页 > 知识 > 安全知识百科 > 老人安全 > 内容
老人心理问题

1、易怒

独居的老年人因与子女沟通较少,易与他人或子女产生矛盾,进而导致生理机能丧失,更让老人有无力、无助、对生活感到厌倦的情绪。如果不及时调节排解,很容易导致抑郁症。

2、孤独抑郁

独居老人有可能会出现孤独、压抑之感,情感日渐脆弱,会产生衰老和死亡的联想。导致自卑、焦虑、烦躁、多疑。

3、行为偏离

缺乏沟通使得性格病态,以前性格随和的变得粗野暴躁,处事认真的变得固执生硬等。

4、多数老人讳疾忌医

老人心理问题之一是拒绝承认自己有问题,也排斥自己看病。这样会导致一些慢性病没有及时治疗而引发的不可逆的并发症。

1、空巢老人一般孤独感强

因为生活方式的改变,身体素质下降和子女不在身边,有些空巢老人一直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生活,每日除了进餐和睡觉外,别无他事,这种生活给老人造成强烈的孤独感。对于空巢老人的孤独,可以让老人多参加社区活动,丰富娱乐生活,也可以和同社区的老人结成对子,互帮互助,互相照顾。政府方面:可以健全养老机制,在精神上,心理上给予更多支持。社会方面:可以动用社会力量,筹集社会资金,动员社会自愿者帮助老人。

2、空巢老人容易患抑郁症

抑郁症是空巢老人群体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老人会持续心情低落、对什么事都没兴趣。有调查结果显示,空巢老人患抑郁症的比例远远高于非空巢家庭,显然,抑郁症的发生与空巢环境有很大关系。空巢老人由于退休在家,缺乏子女的陪伴,每天无事可做,很容易产生抑郁症。

(1)强烈的恶性心理刺激超过心理承受能力:几十年恩恩爱爱,准备携手安度晚年之时,配偶突然离世,突如其来的悲痛,如刀割一般,使精神崩溃了。

(2)空虚:爱人突然离去,生者失去了感情依靠,孤苦无依,无助感增加,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3)心理失衡:夫妻长年相处互敬互爱,心理活动都处于平衡状态。当一方突然离世,生者失去了心理支撑和依托,尤其是老年男子生活适应能力较女性差,心理创伤更大。常可出现退缩、恐怕、紧张、失眠、忧愁等心理不平衡表现。

1、开导老人看开生死疾病

随着老人年纪越来越大,对疾病会有忌讳心理。子女应该帮助和开导老年人,让他们认识到万事万物都有兴衰的历程,人生也不例外。当疾病来临时,应积极战胜病魔。不可自欺欺人,当作疾病不存在,以免小病拖成大病。

2、日常生活多关心老人

老人容易感到孤独,子女应常回家看看,多陪老人吃饭、聊天,哪怕多打几个电话。要耐心地善待老人、细心地体贴老人。让年幼的孙辈与老人共处和接近,常能给老人带来较大的生活乐趣和安慰,有效地消除老人的孤独感。

3、帮助老人和社会接轨

老年人退休后,因无事可做,很容易感觉自己老不中用、被社会淘汰等消极心理。视力、听力下降而影响感知能力,老人会有与外界隔绝的感觉。子女应该多和老人沟通,耐心倾听老人讲话。让老人感受到尊重,有利于消除对外界的隔绝感。另外,为老人提供读报阅览、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的便利条件,能够使老人减轻隔绝感与社会重新接轨。

心病1:孤独感 心药:多参加社交活动

老年人退休后,交际圈子小了,子女不在身边,很多话也没人倾诉,容易产生孤独感。不过,即使工作没有了,但还是可以和同龄人聊聊天,没事出去串串门,和朋友们一起踏青、下棋等。还可以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培训班或者参加志愿工作,有益身心。

心病2:自卑 心药:乐观

随着老人身体机能的下降,会给老人产生种自卑感。这时候家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应多给予老人安慰,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老人也要多出去做身体锻炼,多结交朋友,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心也许会放宽很多。

心病3:情绪不稳 心药:做快乐的事

有些老人会因为环境或身体的变化,变得情绪不稳,有时脾气很暴躁,有时又会因为莫名其妙的事而兴奋。当老人情绪不稳时,家人一定不要去惹老人。对待老人,就要像对待孩子一样,要哄。对于老人积极的行为,家人应给予鼓励,多陪老人走走亲戚,散散心,做老人喜欢做的事情,帮助他们保持愉悦的心情。

发表我的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聚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