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心理

首页 > 知识 > 安全知识百科 > 老人安全 > 内容
黄昏心理

累赘包袱感

有的老年人多疑多心,思想变得愚昧,常常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不能再为家里做事,认为自己是子女的累赘和包袱,是"三饱一倒"的"活害",觉得生活是一种折磨,是一种煎熬,因而产生悲观失望的想法。

怀旧回归感

有的老年人多愁善感,留恋过去,常沉缅于对已往的追求,表现出程度不同的怀旧情结。有过多坎坷经历的老年人,其思绪会集中于过去艰幸的生活,睹物思人,愁绪满肠;有过戎马生涯的老年人,则对战争的残酷而伤感悲哀,忧心忡忡……

枯燥无聊感

人到老年,身心都在发生变化,大事干不了,小事不用干,整日在"吃、睡、坐"中轮回周转。这样日复一日,心理上就会产生枯燥无聊的情感,感到生活无趣、无味。

颓废无为感

有的老年人用颓废无为的心态对待夕阳生活,他们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蹦不起来了。生活懒散,啥事不干,生活如坐针毯,度日如年,自己的积极形象也渐渐地消失在人们的记忆当中。

一、冷落遗弃感

分析与调适:由于自尊心过强,同时受虚荣心的驱使,对自己的“角色转换”想不通,因而产生消极自弃情绪。从健康的角度讲,情绪消极,人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对生活会产生不良影响。其实,“丢权”变老,犹如季节转换,是人生的必然规律。唐代诗人孟浩然有诗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一位退休老人说得好:“草随风动,权随职走,退休离职,天经地义,有什么好懊恼失意的。”记住他们的话,用平常心做好“角色退场”吧。

二、累赘包袱感

分析与调适:传统的养老模式,消极的心理是引起老年人“包袱累赘感”的主要原因。老年心理学认为,关门养老,困守斗室的消极养老,自然禁闭的养老方式只会越养越老。老年人是人生的秋天,是成熟与收获的季节,历史上许多创大业的名人都是老年人。如孔子、孟子、恩格斯等。我们有理由甩掉那些不良情绪,进行人生二次创业,开创人生第二个春天。

一、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支柱,要确立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生活目标,构筑夕阳红的生活框架,充分发挥自己在知识、经验、技能、智力、特长上的潜能作用,使自已有进取向上的阳刚生活意境,这样才具备身心健康的机制。

二、要开拓丰富多彩生活内容,根据自己身体条件和性格爱好,把生活内容安排得充实些,既学会养生之道,能享受闲适,舒展心灵,又要珍惜时光,使生活更有意义。

三、要善于自我解脱烦恼,做到清心寡欲。对生活中烦恼之事或一时困难,不要长期心绪不安,处于沉默郁闷状态,要通过各种途径释放出来。对于影响名利之事要善于超脱,对家庭子女之事不可操劳过度,更不要乱管闲事,这样就会使自己总有一份好心情。

四、要重视人际交往和心理交流,既要联系老朋友,又要善交新朋友,经常和好友聊天谈心,交流思想情感,做到生活上互相关心体贴,思想沟通互助。要多参与一些集体活动,在人际交往中取长补短,汲取生活营养。要使心情舒畅,营造轻松、明快、愉悦的生活氛围。

一、赶走孤独和衰老

孤独感和衰老感都是老年人黄昏心理的表现,也是加重老年人心理疾病程度的诱因之一。因此如何帮助老人远离黄昏心理,就要鼓励老年朋友多参与文娱,体育和旅游活动,或帮助周围邻居、帮助子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务。

像捎些信件,料理家务,照顾和教育孙辈等,不仅可减轻老年人的孤独和衰老感,而且使自己感到仍然是社会中一位积极成员,找到借以寄托情操精神,解除寂寞的方法,而且老人可以感到自信和心理满足。

二、性格调适坚强内心

老年人如何远离黄昏心理,调适日趋偏激的性格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老年人的性格是青壮年时代原有性格的发展和演变。一个性格外向,活泼开朗,爽直健谈的人,对环境变化常能较好适应,妥善处理。反之,如果是一个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不善交际的人,常好坚持主见,不随波逐流。

发表我的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聚合目录